我们的小康路 | 春风十里扶贫路

  从2018年底,我开始了三年的扶贫历程,起初,我并没有觉得扶贫是一件苦事。三年的时光,转眼即逝,回味这一千个日夜,有初见贫困户那破旧的房屋时的心酸,也有为了帮扶贫困户办理经营证时的忙上忙下,但更多的是在国家的政策帮扶下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子时的喜悦和幸福。

  风雨中的劝学路

  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我所帮扶的贫困户的孩子出现了厌学逃学的问题。那天晚上,思源学校的老师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某某班的学生连续几个星期都不见人来上课了,电话微信都联系不上,希望帮扶人出面帮忙把这个学生及时劝回来上课。挂断电话后,我心急如焚,窗外下着倾盆大雨,望着茫茫的窗外,想着,家里已是这般境遇,家长也丝毫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马上要临近毕业考试了,又是女孩子,我心里的担心又加重一分,那一夜,我睁眼到天明……

  天微微亮,便和早已等待在马路口的分管领导驱车到毛感去了解情况,一夜过去,雨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越下越大,行驶到半路,能见度已经不到10米了,路上的积水越来越多,我的心越来越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只能慢慢地往前开,2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学生家里,见家长在做早饭,上前询问,家长却说他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便让家长拨打学生的电话和微信,连续三四个电话打过去,没人接还是没人接。这时,我想起学生加过自己的微信,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几条信息过去,半小时后,终于见到学生回消息,原来已经跑到保亭去了,在同学家呢,正准备和同学收拾行李箱去广东务工。

  见此,我知道现在微信里说大道理是没有用的,便和学生说,先不急,等我过去在做决定,就这样,我们决定即刻出发去保亭。出村的路上碰到来存在做调研的省教育厅同行,雨还是那样的大,伴随着大风斜斜的呼呼地刮着,两辆车缓缓前行,豆大的雨滴“啪啪”的打在车窗上,车里谁也没有说话。突然,前方的车停了下来不走了,原来是前边的有棵大树被大风刮倒横立在路中间,几人下车一起动手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挪到一边,身上虽然穿着雨衣,但鞋子、裤腿全是雨水、烂泥,狼狈极了。

  继续往前开,到了保亭,已是中午1点了,雨也停了下来,开到小镇的泥土路上,车子因路面崎岖不平而颠簸不止,坑坑洼洼。透过车窗,远处被大雨洗涮过的树木格外翠绿,天空分外蔚蓝,而我心里却不是滋味,小小年纪便不想读书上学了,连初中都未毕业,以后的人生那么长如何过呢?现在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如何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呢?想到这里,我的心便隐隐作痛,无论如何,一定要将这名学生劝回来上学。

  不知不觉中,临近了下午3点了,一路跋涉,终于赶到。学生看到我们,眼里充满了惊愕,继而是不解,最后是无所谓,就那么一瞬,我便更加坚定为人师者的信念,经过了一个下午的了解,这名学生答应我不跟同学去广东打工了,提着行李跟我们上车回学校上课。从昨晚到此刻,一颗心始终放不下来。直到这时,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也非常高兴,这也许是作为一名教育人的小欢喜吧,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给予适当的帮助。后来,那学生初中毕业后去了外市县念书,和我也时常有联系,说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和生活中的趣事,一切都挺好。

  那一句谢谢您

  人生有收获过很多的感谢,有对别人说的,也有别人对我说的,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完成了应该完成的事之后的愉悦。可以这么说,开展扶贫工作的这几年之中,收获的这一句“谢谢您”最令我感动,最令我泪目,最令我无法忘怀。

  2018年初,我接手小胡(化名)这一家帮扶户,可以这么说,他那时真的“一贫如洗”,独自一个带着两个女儿,一个念初中,一个念高中,可想而知,支出是很大的,这些“压弯”了小胡的腰,整日满脸愁容,不言不语。家里的开支紧紧靠着他日日夜夜、年年岁岁到山上寻觅的蜂蜜出售挣来的钱维持。和小胡了解过几次之后,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之所以至今没有脱贫,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了解这一情况后,我立即关注市里的招工信息,并介绍他到市里务工,就这样,小胡家里的困难局面慢慢好。

  在那之后,我给他申请危改用的水泥、钢筋、腻子粉等物资,把原来的危房拆掉重建,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有一次到他家,看到他闷闷不乐,已经询问过后,才得知原来是他的大女儿不想上学了,想去外地打工挣钱帮衬家里,减轻父亲的负担。听到这里,我心里既欣慰又心痛,欣慰的是他的大女儿长大懂事了,心痛的是不是孩子不想读,而是家庭环境不允许造成的。当时,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小胡说,大女儿一听到他提起这个事,便把自己锁在房里,不吃饭也不说话,讲着讲着,这个在困难面前不曾低头的汉子眼角湿润了,沉默了下去,不再说话,低头忙着手里的活,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回到市里,已是晚上,趁着晚修过后时间,打电话给他的大女儿,那天晚上,我和她聊了很多,聊到家庭,聊到读书,聊到大学,聊到工作,聊到人生,她最后说:“老师,谢谢您!请您放心,我不会有那样的想法了,我会好好读书,考个好的大学的。”

  挂断电话后,我放心了,夜晚的三月三大道人来车往,霓虹闪烁,华灯初上,好不热闹,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那天深夜,收到了小胡发来的信息,打开一看,只有三个字:“谢谢您!”这三个字,是对我三年的认可,我看了很久,读了很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种付出、一种成就、一种回报。

  这三年,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回望走过的路,成绩满满而无比自豪,眺望未来的路,充满挑战但前景光明。我明白,再滂沱的风雨,在浩瀚的天空下终将放晴,再泥泞的征途,在奋力的前行中必能抵达。

  三年须臾过,恍如昨日事。作为大时代的小人物,竟能亲历这段沧海变桑田之繁难,见证这场天翻与地覆之巨变,深感何其幸运,何其荣光。一千多个日夜的磨砻淬砺,尽管眉梢添雪、风华不再,但我无怨无悔,心甘情愿。

责任编辑:林芳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专题新闻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