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舆情观察 | 两部门明确“996”严重违法 清朗健康的职场环境需共同创造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称两部门)联合发布了十件超时加班典型案例,对工时制度、加班费用及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等争议问题的法律适用标准进行了明确。两部门表示,近期,一些行业企业超时加班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两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决定加大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办案指导力度,准确适用法律政策,统一裁判尺度。目前,新浪微博话题 #人社部最高法明确996和007都违法#阅读量为4亿,讨论数为4.1万;#活得不如爸妈的996老人#阅读量为1.7亿,讨论数为16.9万。

  一、媒体普遍认为“996”工作制违法 清朗的职场环境需要各方协同发力

  人民网刊文《判定“996”工作制违法是一次“亮剑”》,文章指出,“996”早已不是什么潜规则,甚至是许多大企业的惯用伎俩,无非是为了企业利益。这种超时的工作安排,却被一些企业美其名曰“奋斗”。此次判定“996”工作制违法,为一些企业理清了用工制度。通过“亮剑”的方式,严肃整顿让人诟病的加班条款,是在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基本利益,也是让法规硬起来的具体举措。

  央广网刊文《快递小哥拒绝“996”被辞退获赔 最高法、人社部联合发布超时加班案例》,文章指出,我国劳动合同法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有利于保障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合理调整用工安排的权利。但要注意的是,变更劳动合同要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工作量、工作时间的变更直接影响劳动者休息权的实现,用人单位对此进行大幅调整,应与劳动者充分协商,而不应采取强迫或者变相强迫的方式,更不得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东方网刊文《“996”违法 整改需上下互动》,文章指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了超时加班典型案例,对于切实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质效,及时纠正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有效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及劳动报酬权具有重要意义。赢得了舆论广泛叫好,好法规更需真落实,方能效益最大化。因而建议,整治加班加点乱象,需要上下互动,齐心合力,才能真落实,成效好。

  《证券时报》引述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观点分析认为,不能推崇“996”,否则会减少就业,对社会不利。楼继伟表示,企业社会责任的面很广,简单举例,就是不能搞性别歧视,不能推崇996。“现在有一些互联网企业甚至把996认为是一种优惠,按说国家规定是8小时五天工作制,使得员工有更好的、平衡的生活和工作,大家应该遵守这个(规定)。如果没有适当的监管,都变成996,这样的话减少了就业,对社会是不利的。

  二、网民对此各抒己见 多数网民呼吁遏制“996”状态 少数网民提倡并支持“996”工作制

  (一)多数网民认为“996”工作制弊大于利,应共同遏制。B站用户“新青年之声”称,只要多一个人支持996,老板在让员工加班这件事情上,底气就多一分,多一个人支持996,就多一个人因不支持996被开掉。微信公众号“UncleFilm”称,研究显示,据统计,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而且在世界各国的劳动总量和劳动参与率中,中国稳居首位。不管996与否,你都要清楚自己是不是在为真正的成功而不辞辛劳。微博用户“-伊非- ”称,新规来了,年轻员工可以擦亮眼睛维护自己的合法劳动价值。奋斗是永恒的主题,用人单位也要尊重法规,携手员工通过合理合法实现奋斗的真正价值。

  (二)少数网民认为基于加班费、职业规划等现实压力,“996”工作制应良性引导。B站用户“Sean-叶楠”称,字节跳动CEO梁汝波6月17日上午在公司的openday上公布了关于取消“996”工作制的调研结果,结果表示:经过调研,三分之一的员工不支持取消大小周,三分之一的人支持。有字节员工表示,很多人不想取消大小周,因为加班费真的很香。知乎用户“忠诚卫兵”称,996是劳动要素的市场价值的回归,是劳动者和老板所共同决定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996工资高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而工资越高,上班的动力就越足,工时也就越长。某大厂从事新闻业务的叶英(化名)称,自己是有职业规划的,并不是一种无效努力,我们人手就这么多,还想出成果,那肯定要加班。只要是有意义的加班,哪怕没有加班费,她也可以接受。

  (三)部分网民对两部门新规发表看法。微博用户“素而joey ”称,还是那句,关键看执行。微博用户“郑小宁zing ”称,监督执行落到实处最重要。知乎用户“王瑞恩”称,更加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没有写在劳动合同上的「自愿」996 行为,现实中的过度加班行为,往往不会被反映在劳动合同上,有些甚至没有文字证据,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三、舆论分析“996”工作制争议要点 营造清朗的职场环境是大势所趋

  (一)分析认为主流舆论强调“996”工作制违法 也有少数舆论结合现实环境认为“996”工作制无可厚非

  主流媒体一致认为应遏制这种亚健康的工作状态,对两部门新规从社会发展、企业文化以及员工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解读及分析,在综合考虑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前提下,提出调整薪酬制度、提倡合理加班等观点,有舆论认为“996”背后是行业过快发展、超越极限的竞争,在这样一个竞争至上的职场环境面前,企业之间开展了各式各样激进无序的比拼,尤其是大型的互联网企业,竞争激烈,加班严重,不少舆论认为各厂鼓吹的“996”、“007”工作制实则是在进行“无效内卷”,将薪酬制度进行合理调整,让职工可自由支配加班时间,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要知道工作内容跟人的状态往往都是灵活的、随机变动的,而固定的“996”、“007”工作制制造出强大的工作压力会使员工在面对更多灵活的工作时无法保持高昂的工作状态,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长此以往会造成工作内容同质化严重、创造性缺乏以及员工身心负担过重等弊端。

  综合各类民间声量分析,舆论对于“996”工作制是否应被取缔态度各异,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成的人表示可支配时间更加充裕、工作效率会提高,反对的人则觉得损失了丰厚的加班费、不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尤其在薪酬、个人职业规划等现实问题面前,不少人支持“996”甚至“007”工作制,有舆论认为取消“996”工作制为大势所趋,但各企业可支持按需加班,促进业务生长,鼓励员工劳逸结合,业余时间多陪伴家人朋友,平衡工作生活状态。

  (二)分析认为加班文化是时代产物 整治无序加班乱象势在必行

  从法律角度来看,“996”一般情况下是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在此情形下,员工每天的加班时间和每月加班总时长应该都是超过劳动法所规定的限制的,另有一些企业让员工“996”又不付加班费,这也是违法行为。虽说在超出规定加班时间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去劳动监察部门举报,但是在社会现实中,人们处理问题时会从社会关系、经济成本等方面权衡利弊,只有法律是综合最佳方案时,才可能会使用法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薪酬和自我发展,甘愿996的人并不在少数,加班文化是一种时代产物。

  随着两部门和众媒体的发声,明确“996”工作制违法,如何营造清朗的职场氛围、改善职场环境以及提高人们工作效率和质量成为舆论焦点。分析认为,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健全督查制度,主动采取明察暗访,畅通举报方式,鼓励职工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企业要不遗余力为打造良好的职场环境而努力,改善加班制度,调整薪酬发放管理办法,将关心员工身心健康落到实处,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放到同等高度,创造优良积极的企业文化,摒弃“加班光荣”的糟粕思想,为行业创造更高价值。此外,近几年各厂因“加班乱象”造成负面舆情不断发酵,员工脱发、重病和猝死的案例接连不断,建议企业在面对此类负面舆情时可遵循专业舆情监测分析机构意见,对不良声量合理降噪,创造更加清明干净的职场氛围。员工个人要在更高站位上权衡利弊,自觉维护合法权益,作为“打工人”在面对丰厚的加班费和风靡盛行的加班文化时,往往会选择妥协,但从长远角度看,严重剥削私人时间的工作无疑会对个人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个人要认识到只有将生活与工作平衡起来,才能获取真正的幸福。在遇到不合理的工作需求以及明确违反《劳动法》的工作内容时,要果断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绝不姑息任何一个企图用压榨劳动力来换取企业发展的害群之马。

  (作者:海南舆情研究中心舆情分析师 符小婕)

责任编辑:林鸿伟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社会长焦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