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时评 | 负担做“减法” 育人做“加法”

  负担做“减法” 育人做“加法”

  ■张永生

  “双减”背景下,海南各级教育部门密集出台举措,中小学校也纷纷行动起来,努力做好育人“加减法”,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新学期,学生的书包变轻了,学习生活变充实了,眉头舒展了,笑脸也灿烂了。近日媒体探访校园,发现一系列新变化,引人关注。

  学习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然而,长期以来,负担过重是中小学生的一大“痛点”,为学生减负更是社会关注的一大“难点”。超负荷的作业量挤压了学生的休息、玩耍时间和空间,而奔波往来于五花八门的校外培训班、“兴趣班”,也让很多学生感到压力山大、身心俱疲,慢慢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对世界的好奇。望着本应天真烂漫、生龙活虎的孩子,一个个几乎成了“学习机器”“知识箩筐”,天性或多或少被压抑,个性或多或少被遮蔽,家长心难安,社会有隐忧,要求变革的呼声因此日益高涨。

  教育的本色应是公益,本位应是育人,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展开。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一项也不能缺。这应该成为社会共识。实际上,开展“双减”的良苦用心,就是要拨正跑偏的轮向,擦亮教育公益本色,回归教育育人本位,涵养良好的教育生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成人、成才。

  “双减”,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负担与压力,给他们舒展天性、发扬个性、追逐梦想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它也有助于学校和教师摆脱功利思维的羁绊、陈旧观念的困扰,将心思和精力倾注于教学创新、提升教育质量,从而持续拓展素质教育,培育更多“读书种子”,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否落实好减负的相关要求,既检验着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也考验着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能力。

  当前,在教育部门的指导、推动下,很多学校把政策落实工作抓起来了,很多教师也在深入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变化、新要求,这无疑是好的开端。但也应看到,推动政策落地生根、产生长效,贵在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也不能期待一劳永逸。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学好学足,为学生提供优质课后服务,让他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关键在于探索新的机制,发挥制度张力,从而让该减的减到位,该加的加出彩。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教育。教育,于国家而言是百年大计,对孩子来说则是人生大事。负担做“减法”,育人做“加法”,持续用力、持之以恒,就能不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学生拥抱灿烂的学习生活。

责任编辑:吉训侦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日报要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