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时指出,“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机统筹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重要意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丰富、深化和发展,我们要深刻领会、对照笃行,推动新发展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毛泽东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文明的建设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重要原则和宝贵经验。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物质层面的支持,也需要精神层面的鼓舞。人民对美好生活在生态环境领域中的需要,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兼顾物质和精神的同步发展,物质与精神两者不可偏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物质力量是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利用以及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环境保护执法监督等一系列重要攻坚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人、财、物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物质力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强环境保护治理,需要紧紧依靠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规律,加强清洁生产、环保产业、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力量是关键。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生态文明建设一般周期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往往不容易立竿见影地收回成本、见到成效,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思想准备,有长期作战的责任意识,有极为有力的精神支撑。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从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环境低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用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一代接着一代干,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塞罕坝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创造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的关键所在。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关乎人民的生活福祉。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需要在物质投入上持续给予保障,还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守和锲而不舍、水滴石穿的意志,构筑永恒的绿色丰碑。

责任编辑:杨彦婷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理论头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