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秀水之间、在琼崖革命根据地的热土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顾酷暑进村入户控辍保学,他们赶在日落前把学生资助款送到家长手中;他们不在乎时间的流逝,每到炊烟升起掌灯时分,还在帮扶户家中统计务工、种养殖等需求;他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为帮扶户的农产品找销路,甚至自掏腰包消化农户滞留的农产品。有太多的故事,在五指山脱贫攻坚的征途上,有无数个感人的镜头,作为亲历者,见证了五指山教育局的帮扶责任人一路风雨、一路艰辛、一路攻坚克难,帮助贫困户奔向幸福小康路的过程,何其荣幸。
晨曦里的劝学
五指山多山地河流,交通欠发达,许多因素导致了部分学生产生辍学外出务工的念头。针对这样的现象,五指山市教育局每年都会组织全局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开展摸排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那是一个山风呼啸的夜晚,王华旭局长还在为第二天的工作做最后的查漏补缺。天微微亮,全体帮扶责任人就赶到局楼梯口处集中吃早点,时值山城深冬,晨雾朦胧,寒风冷冷,大家抓紧时间默默地啃着冒着热气的包子。我站在最高处的阶梯上,看见大家裹在大衣里瑟瑟发抖,眼睛却散发着坚毅的光,我暗下动容。
天空还挂着一轮皎洁的月,发黄的路灯照射出一条条淡黄色的光,微风吹乱他们的发,大家默默地啃完包子收拾妥当,分为五组,启程出发。经过一个小时的跋涉,赶到学生家中时已是早上8点多,时下是农闲时节,家长和学生都在家。我看到,学生在看到老师带人来看他,眼神里满是不屑,继而是无所谓,我的心不由得唐突了一下。王华旭局长和王梦瑜主任上前询问,经过一番深入了解后,家长无不担忧地告知我们,家中务农,孩子觉得已经念到初二了,知识够用了,想到外边的世界看看闯闯,挣钱减轻家庭负担,加之孩子常常听到隔壁村社会青年常说外省打工好挣钱,自家孩子便不想上学了,家长、班主任齐上阵劝说全然无效,家长又常年外出务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多,家长很是苦闷、无助。听到这里,我们既生气也心疼,当即便联系市里的相关单位了解情况,介绍家长到市里务工,这样既能就近增加收入,还能照顾念初二的孩子。
到了这里,孩子和我们保证会按时回校报到,按时完成学业。从学生家中出来,已是正午,天上飘起了纷纷细雨,冷风不减,几人饥肠辘辘,但脸上显然轻松了许多,驱车到镇上草草对付几口就回市里协调其他组工作。车窗外满目青山,雨不停地下,风呼呼地刮,但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冷。我深深地意识到,这是一种为人师者的喜悦、一种履职尽责后的轻松、一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不懈奋斗。
一位准妈妈的“苦口婆心”
时任五指山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元珊,她的身影最令我印象深刻,怀甲六月,依然为了发动帮扶户阿公的两个儿子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而半夜在单位收集有用的务工信息,依然在每个佳节赶在黑夜来临之前把慰问物资送到阿公手中。多少次,我每每经过红合村委会时总能看到她独自一人在整理扶贫手册;多少次,即使酷暑难耐,她依然顶着火辣的大太阳监看危房拆除重建,直至到了分娩的前一天,她还奔波在脱贫攻坚的路上。
在她的帮扶下,阿公的两个儿子靠着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新房子、有余钱、仓渐足、家禽多,幸福的韵味爬满阿公曾经忧郁的脸颊。
在五指山脱贫攻坚的征途上,有太多太多感人的身影,五指山教育人用心用情丈量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在一线建功立业,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山城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他们和帮扶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他们深知等不起,松不得,从田间到地块,不惧土壤之贫瘠,和帮扶户们一同抢抓历史契机,勾画州府故园月明风清的致富梦想;从山上到山下,无惧稼穑之艰难,一同肩扛日月,栽下脱贫奔小康的朝天椒苗;从山里到山外,无惧山川之阻隔,风雨兼程点燃山区学子求学梦。
回首日日夜夜,抬头无限风华。眼前之山城,将风生水起、浪涌波兴、气象万千,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五指山教育人将以“永坐前排”的勇气、“居弱图强”的志气、“敢于担当”的锐气克服千难万险、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道尽千言万语,做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坚定勇毅的“信仰者”、担当有为的“拓荒牛”、只争朝夕的“实干家”。
责任编辑:林芳羽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