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繁育更多专业人才

  现场随思录

  ■ 易宗平

  据《海南日报》近日报道,琼海“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基地、昌江热带甘薯脱毒苗精准扶贫产业基地、保亭槟榔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示范基地等3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近年来不仅推出了我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登记的甘薯新品种“三角宁”等一批优良品种,还培训了一批懂技术的农村技能型人才,培育了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团队,对促进海南乡村振兴颇具启示意义。

  构建“人才池”、破解“人才荒”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我省3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汇聚、培育了省内外众多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优专家、高层次人才、博士青年人才占比超过60%。为什么这些基地会成为“人才池”,发挥出吸引、培养和储备人才的作用?这与我省引导专家服务基地组建省“双百”人才团队,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引进更多优秀农业专家到海南基层服务密不可分。无论是在基地共建研究院,还是开展育种、组培等实验,抑或引导和培养新型技术农民成为种植大户,都是在整合各方力量、搭建有效载体,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要持续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具体实践中,要将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同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有机结合;为研究人员,包括在校研究生和在站博士后等提供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从而激发参加技术技能培训的强烈意愿。只有鼓励和支持各方互利共赢,才能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海南自贸港建设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各类专业人才汇聚我省农村,倡导讲情怀、讲奉献与遵循市场规律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要让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人才有获得感,激发专业人才研发创新的积极性,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以市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探索实施“人才团队+科技成果+股权投资”模式,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的机制,既助推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又让更多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不断为我省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注入生生不息的科技力量。

  人才立业,宝岛生根。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要在提供“良田沃土”、形成良好机制上下功夫。我省正在谋划以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为“种子资源”,繁育一批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覆盖全省所有市县。这需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模式。

原标题:为乡村振兴繁育更多专业人才

责任编辑:周玉敏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建言海南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