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士回乡种田,“大才”有“大用”

近日,一则北大法学硕士辞掉公务员回乡种田的消息登上热搜。据报道,湖南湘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硕士生罗勇,于2017年辞掉公务员当“农民”,他融资800多万元创业开展智慧种植,减轻农户劳作压力的同时,为农户每亩增收200多元。罗勇表示,想为“乡村振兴和老百姓增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北大硕士”与“农民”联系在一起,罗勇立刻引起了热议。有人质疑罗勇“大材小用”,还有人表示:这哪里是种田,分明是创业。两种声音结合在一起,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在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探索生命中的无限可能,面对他人的自主选择,有些旁观者却始终无法放下心中的傲慢与偏见。

提起“大材小用”,令人心生感慨的例子还有一个。不久前,“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的话题冲上了热搜。硕士生和博士生想当中小学老师,尚且令不少人惊呼“大材小用”,遑论返乡做“农民”?问题是,什么才是“大材小用”?正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才只有在最适合发展的空间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优势与聪明才智。从这种意义上说,高学历人才主动降低从业姿态,不仅体现了可贵的从业理性,而且展现了良好的职业规划:在最需要人才的基础领域,“大材”不仅有“大用”,而且堪当大任,大有可为。

每次有高学历人才低调就业的事情出现,“大材小用”之声总会适时响起。这样的论调,与其说关注高学历人才的就业选择,不如说一些人仍然对某些职业怀有很深的偏见。“大材小用”的潜台词就是,一些职业天生“低人一等”,因此,低调就业的选择才会令人感到难以理解。罗勇取得的成绩,无疑是一种有力的反击——在他的带领下,农户每亩增收200多元,乡村振兴也找到了有力的抓手,大材何来“小用”之说?

罗勇确实是在创业,但谁又能说,种田一定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农业生产方式来否定“种田”,这同样是一种巨大的偏见。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刀耕火种已成为久远的历史,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引擎。在今年的“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中,先后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用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现代农业改变的不只是生产方式,农人身份、农业经营、农村面貌都在因科技发展而发生着巨大转变。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政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而且需要更多拥有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新农人”积极参与其中。农业是大产业,也是大机遇。罗勇的成功并非偶然,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年轻人心系乡土的热情与担当,而且展现了技术驱动下的农业生产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对于这样有知识有理想的“新农人”,不妨少一些傲慢与偏见,多一些支持与鼓励。(特约评论员赵志疆)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南海网评论投稿邮箱:sp0898@163.com 欢迎广大评论员积极投稿。
责任编辑:邓洁仪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