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成林
在海口滨涯新村,6个充电桩全部处于闲置状态;在琼海,充电桩分布不均,且位置经常被占用;在洋浦,充电桩定位不准,找起来费时费力……据海南日报记者跟进报道,充电桩乱象不仅集中于东线高速服务区,在我省其他地方同样存在,已经成为一种共性问题。
充电桩建设是打基础的工作,对群众来说,这是破解“里程焦虑”、转向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对海南而言,这是推进新能源汽车标志性工程的前提。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基础显然并不牢固,反而是乱象丛生。一些地方充电桩看似数量很多,可急用时却是“一桩难求”,不是没安装,就是成摆设,不是被占用,就是管理混乱,形同鸡肋,充分暴露出有“数量”缺“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等不实问题。
如果问题集中在“点”上,只是个别、偶发的话,只需集中整治便可纠偏,可是当问题多发,表现为“面”上的乱象时,则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需更进一步,深入反思管理上的漏洞、产业发展上的不足、后续监督的乏力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细究起来,这些乱象多集中于充电桩的运营维护上。维护运营,作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所在,最为吃力不讨好,不仅投入多、成本高,且盈利回报周期长,主要靠充电服务费,来源单一。在新能源汽车尚未推开的情况下,安装企业显然缺乏运维积极性,甚至不少是冲着补贴而来,缺少长期运营的耐心。该客观现实下,如何挑选志在长远的企业、如何优化补贴思路等,无疑是管理者不得不认真解决的问题。
可是,大量闲置充电桩的存在,说明一些地方、部门对充电桩产业缺乏深思熟虑、系统谋划。在政绩观上,甚至存在虚而不实的倾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时,一味追求表面的光鲜数字,只顾“建”不顾“管”,只关心充电桩的数量及增长速度,对其真实效果鲜少追踪。甚至在记者采访后,依然慢悠悠不见即时整改。对政策落实不细、监管滞后,这样的“指标政绩”、形式主义作风恐怕才是根源所在。
充电桩建设,作为基础所在,不是一锤子买卖,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去走实。事实上,在当前“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广乃是大势所趋。尤其是海南,在大力践行“国之大者”、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中,更是把新能源汽车推广视为重大标志性工程,可以预见,充电桩行业必将是一个前景光明的黄金赛道。只是,在风口尚未来临之时,需要各方沉下心来,认真细致把基础工作做实做细。
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如今,充电桩乱象已经摆在眼前,接下来,就要看各地、各部门解决问题的诚意和智慧了。期待相关方都能重视起来,尽快拿出应对之策,多做系统谋划、长远布局,以严实作风为新能源汽车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原标题:用心答好充电桩考题
责任编辑:曾令瑾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