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一环卫工被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数次转账幸被民警制止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1月20日消息(记者 李波)近日,海口龙华警方快速反应、及时处置,成功劝阻两起电信诈骗案件,有效避免相关群众遭受经济损失。

  案例一: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行诈被警方拆穿

  11月14日18时许,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城西派出所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市民梁女士于迎宾大道附近正被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当时,由于当事人电话无法接通,辖区值班民警立刻赶到现场,经走访周边群众,了解到当事人系环卫工人,正在别处忙于工作,此时不在小区内;后经多方查找,民警通过梁女士的同事在小区附近的公路边找到梁女士,及时制止了其与诈骗分子的网络联系以及网贷转账等行为。

  经询问,梁女士被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诈骗。期间,她在诈骗分子的逐步引导下,设置了手机呼叫转移,并数次尝试在网上贷款及转账至诈骗分子提供的“安全账户”。

  对此,民警赶紧修改了梁女士的手机呼叫转移设置,并在反复确认其未贷款成功和转账汇款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了反诈知识宣传,有效避免了经济财产损失。

  最后,民警还帮助梁女士在手机上安装、注册和启用了“国家反诈中心”APP,消除其今后再被诈骗的风险隐患。

  龙华警方对此案例提示:公安机关绝对不会对违法犯罪行为通过电话进行调查处理;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银行、运营商等部门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公安机关也不存在“安全账户”或者“核查账户”,更不会让公民转账汇款。如果受骗,应记清对方电话号码、银行卡号、支付宝和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号,还有QQ号码、微信号等即时通讯账号信息,保留好相关证据,迅速拨打110或者到公安机关报警。

  案例二:诈骗短信要求市民汇款 被警方及时劝止

  11月15日14时许,龙华公安分局大同派出所接到指挥中心指令称,龙华区财富中心一名群众疑似被诈骗。接报后,值班民警立即赶到现场,找到当事人王女士了解情况。

  经了解,王女士于15日早上收到一条带有链接的贷款诈骗短信。由于刚好存在贷款需求,王女士通过短信内的链接下载了一款虚假贷款软件,并通过申请,在该软件内看到其成功贷款7万元信息。在准备提款时,王女士被“客服工作人员”告知账户已被冻结,需要汇款1.5万元才能解冻账户。因害怕承担还贷责任,王女士便拨打110报警电话咨询求助。

  对此,民警告知王女士,其遇到的是一起典型的以虚假贷款为由的电信诈骗,切勿听信诈骗分子各种说辞,也不需要担心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在民警劝导下,王女士才放下了向诈骗分子转账的想法,未造成经济损失。

  民警在查看王女士手机时发现,王女士已经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但未开启里面的“来电预警”功能,所以才会没有接到预警提示。随后,民警帮助她开启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内的预警功能。

  龙华警方对此案例提示:临近年终岁末之际,大家要注意警惕“贷款类诈骗”骗局,切勿相信“程序简单”“提款数额大”等陷阱诱饵,办理贷款相关业务一定要前往银行或其他正规渠道,一旦出现要求借款人在申请贷款前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要求预先汇款的,务必要提高警惕、谨防诈骗。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吴婵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