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视频 | 海南省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专家:以性接触传播为主

点击观看视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1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当天,由海南省卫生健康委、海南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2021年海南省“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海南大学举办,通过防艾知识互动有奖问答、防艾情景剧、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提升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遏制艾滋病流行和防治。

  今年前10个月新报告有500多人

  学生感染有50多人

  近年来,海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省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但当前海南省艾滋病流行形势仍然严峻。随着近年来艾滋病检测人群的扩大,全省新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1年10月,全省报告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4100多例。今年1—10月全省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500多人,其中学生感染者50多人。

  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防治科科长许玉军表示,从目前新发感染者来看,艾滋病传播途径发生了明显变化,性接触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其中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增加较快,其中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母婴传播、经血液传播等途径,在新发病例中占比已非常小了。

  其中,艾滋病感染人群普遍出现“两头翘”的状况,有二十岁的青年人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些群体都有出现一些感染率上升的趋势。对不同的群体需要针对性地给予关注和干预,才能更好地引导,安全的性行为对于预防艾滋病或者其他的性传播疾病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们领取艾滋病宣传资料。记者 王洪旭 摄

  对于艾滋病你了解多少?

  大学生:洁身自好,保护好自己

  今年的主题是“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在海南大学的宣传活动现场,海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王璐为大学生们进行了精彩的抗艾专题知识讲座,她结合实际案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教育内容入心入脑;防艾知识竞赛将防艾宣传教育知识融入竞赛之中,加深青年大学生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

  对于艾滋病你了解多少?该如何预防艾滋病呢?海南大学大一学生周同学说:“对于艾滋病有一些了解,预防方面要洁身自好,注意防范,保护好自己,同时也保护好别人。如果不幸感染了,要及时治疗。”

  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周同学说,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不要对感染者有隔阂,要对艾滋病人有一定的关爱,注重防范就可以了;尤其是同学们在外面要保护好自己。

  在采访中,也有“直男”的同学表示,主要是女生在外保护好自己就行了,男生倒无所谓。对此,艾滋病防控专家表示,男男同性性行为的危险性更高,更应该重视,注意使用安全套,警惕高危性行为。

  当日,防艾户外公益宣传走进大学校园活动在海南大学同步展开,活动现场设立宣传互动台、防艾抗艾签名墙,并组织专业人员展开健康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广泛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提高群众对防艾抗艾知识的知晓率。

  如何预防艾滋病?

  专家:忠于伴侣忠于爱情,正确使用安全套

  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艾滋病呢?许玉军表示,预防艾滋病从传播途径入手,目前海南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性传播,因此就要注重安全性行为,这对于预防艾滋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群,不管青少年、老年人,还是性活跃的中青年,都要让自己减少不安全的性行为,降低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其中,可以做好以下五点。

  第一,忠于单一的性伴侣,忠于爱情,忠于家庭。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的性伴侣。

  第二,正确使用安全套,在与伴侣发生关系时,每次全程都坚持使用的话,对防治艾滋病是一个很好的阻断作用。

  第三,不吸毒,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第四,做好母婴阻断,怀孕后主动接受产检,都会有关于HIV的检测,检测出也不要紧张,可早期接受阻断治疗,新生儿感染的概率可控制得很低。

  第五,到正规医院就医,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世界艾滋病日 | 知“艾”才能无碍

点击观看视频

  今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自世界首例艾滋病感染者确诊至今,人类一直在与艾滋病进行斗争。对于艾滋病,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预防它。

  关于艾滋病,你需要知道这些!

  ①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105.3万人感染艾滋病毒,青年学生成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发人群;②故意传播艾滋病将受法律制裁;③暴露后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④被针扎了会感染艾滋病吗?今天,世界艾滋病日,了解,预防,消除歧视!

11.jpg?x-oss-process=style/w10
12.jpg?x-oss-process=style/w10
13.jpg?x-oss-process=style/w10
14.jpg?x-oss-process=style/w10
15.jpg?x-oss-process=style/w10
16.jpg?x-oss-process=style/w10
17.jpg?x-oss-process=style/w10
18.jpg?x-oss-process=style/w10
19.jpg?x-oss-process=style/w10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陈仕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