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知识!冬奥会原来和这件事关系这么大

2022年北京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后,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气象工作也不例外。北京冬奥会都有哪些项目?气象与冬奥会的举办到底有多大关系?气象服务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北京冬奥会是设项最多的一届冬奥会

从1924年在法国夏蒙尼举办第一届冬奥会起,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23届。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从最开始比赛项目只有16项到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102项,参赛人数也从最开始的258人发展到平昌冬奥会的2914人。

历届冬奥会比赛数据统计。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将在平昌冬奥会的基础上再增加7个小项。也就是说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包含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是历届冬奥会设项最多的一届。

气象指标是冬奥选址的重要依据

历届冬奥会举办地点分布示意图。来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

从过去23届冬奥会举办地可以看到,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集中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带,主要是冬奥会的选址对地理环境要求较高,不宜在热带城市举办。

另外国际奥委会在主办城市的选择上也有严苛的要求。其中核心气象指标有两条,一是2月份平均气温是否低于0℃,二是2月份降雪量是否大于30厘米。如果主办城市两项指标中有其中一项可能性低于75%,则没有申请冬奥会主办地的权利。如果有一项或有两项指标的可能性在75%~89%之间,则该城市属于高风险城市,在申办的竞争中将处于相对的劣势。在以往的23届冬奥会中,绝大多数城市在申办时这两项指标在分析后的可能性全部大于90%。

冬奥会比赛也需“看”天

冬奥会所有比赛项目中,冰上项目约占30%,雪上项目约占70%。相比于冰上项目,雪上项目由于是在室外,本身受气象条件影响更大,比如能见度过低,会影响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视线,雪温和雪质对运动员雪板打蜡的种类和多少有影响,雪量则决定赛事是否能够进行。

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比例。

当出现大雪、大雾、大风、强回暖等高影响天气时,往往会临时中断比赛、调整赛程甚至取消比赛。比如2018年平昌冬奥会女子单板滑雪资格赛就因天气原因取消,高山滑雪男子速降赛也因天气原因改期。那么气象条件究竟是如何影响冬奥会比赛的呢?

一般,不同的赛事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也各异。目前滑雪比赛的雪一般为人工造雪,要求雪温低于0℃;自由式空中技巧关键看风,要求比赛时段内1分钟平均风速小于3米/秒;高山滑雪和自由式争霸赛则要求能见度大于2公里;冬季两项和单板滑雪要求气温不低于零下18℃等。

不利气象条件可能对滑雪赛事的影响。

冰上项目设在室内,条件没有雪上项目苛刻,但对冰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要求也十分细致。

冬奥气象服务面临哪些挑战?

除了冬奥会赛事需要精确的气象服务外,赛前对天气的研判也至关重要,这样才能使运动员、竞赛组织者和赛会管理者为赛事准备打出一个提前量,保证在一个好的气象条件下,比赛能够顺利进行。所以气象服务是冬奥会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冬奥赛区一般地处山地,地形比较复杂,俗话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有的时候可能隔着一条沟,风力、降雪、能见度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此外冬奥赛事对于气象预报精细化服务又要求非常高,而我国在冬季山地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方面经验不够丰富,也没有成熟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进行支持,这些给气象服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面对挑战,气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集各方优势资源,成立冬奥气象中心,向国际同行学习,参加相关培训等,到赛区驻训不断积累经验。

所以说,冬奥会的举办以及选址都和气象有很大的关系。了解这些之后,是不是对北京冬奥会也更加期待了呢?

这些有趣的科普内容选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每日科普”专题,打开“学习强国”APP,滑动到“科技”频道,选择“科普知识”,下滑即可看到“每日科普”专题,如下图所示↓

本专题共分为三个集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生活百科到前端学术,从热点名词到冷门知识,都有非常详尽有趣的解答,欢迎大家关注。

如果你想对冬奥会了解更多,还可以在“学习强国”APP直接搜索“冬奥会竞赛项目介绍片”,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冬奥会的各项赛事,如下图所示↓

对于家里有小朋友的父母,小编在这里推荐一部关于冬奥会的科普动画片《冰雪冬奥村》,从奥运精神到冬奥会项目都有相关介绍,每一集时长约13分钟,短小精悍、轻松活泼、寓教于乐。同样可以在“学习强国”APP上直接搜索,如下图所示↓

信心与决心

共同托举起梦想

期待这场冰雪运动盛会

将翻开奥林匹克的全新篇章

原标题:长知识!冬奥会原来和这件事关系这么大

责任编辑:邓洁仪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专题新闻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