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为求职把年龄改小11岁获刑,折射职场“35岁”荣枯线的无奈

  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因年纪偏大找工作屡遭拒绝,便花费300元找人做了一张假身份证,将证件上的年龄改小了11岁。虽然只是改了年龄,其他信息都没变,但是此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日前,上海静安警方依法对这名女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这是一个简单的案例,也是一种沉重的判罚。按照刑法规定,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造成严重后果会加重处罚。从法律角度来看,涉事女子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实际上已经属于“从轻发落”。虽然如此,这名女子的犯罪原因还是令人扼腕长叹——她并不是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是想获得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在屡次碰壁之后才出此下策。

  之所以说这个案例简单,是因为想要识破伪造的身份证轻而易举。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居民二代身份证都有内置芯片,即使伪造的证件可以复制身份证的外观,但却难以复制内置芯片储存的加密信息,身份证件的真伪一试便知。说这种判罚沉重,一方面是因为,为找工作而制假证的事曾多次发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类事件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如果不通过年龄造假的方式,这些人还能否找到一份工作?

  现实来看,答案恐怕不容乐观。某商业保险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21%的人曾是职场年龄歧视的受害者,其中80%的人表示,年龄歧视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轨迹。数年前,一则《一位15年资深HR直言:清退35岁以上基层员工,早已是公开秘密》在网上流传,文中引用一位大型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的话说:年龄歧视是职场公开的秘密,他所在的集团正在对35岁以上的员工进行裁员,他每天都要召开部门会议,安排与部署员工面谈与劝退工作。

  时间又过去了几年,年龄歧视的状况到底怎么样?这个问题的答案,从伪造身份证找工作案件的增多,就可见一斑。对于“打工人”来说,令人心生恐惧的不只有本领恐慌,还有年龄恐慌。如果说本领恐慌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弥补,年龄恐慌则是一种无法回避且无可弥补的压力。人至中年,突然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工作,不仅容易使人陡生压力,而且很容易使他们用违法的方式去换取生存。从这种角度来看,伪造身份证固然于法不容,但仍是社会危害性相对较轻的一种违法行为。

  近年来,国内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年龄状况,更是一种社会形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不断增多,人至中年,如何维持庞大的家庭生活支出,是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中,破除就业中的年龄歧视,不仅事关维护劳动者切身利益,同时事关无数家庭的幸福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

  实际上,就某些行业和职业来说,年龄的增长同时意味着经验的积累,这本身也是一种企业财富。对于这样学有所成的大龄求职者,用人单位不妨网开一面。即使是一些缺少专业技术优势的求职者,也不乏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岗位,关键在于用人单位能否从岗位实际需要出发设置相应的招聘条件。破解中年求职困局,需要用人单位放下对年龄的“傲慢与偏见”,由此,不妨先将“35岁以下”的字眼剔除招聘启事。(新海南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南海网评论投稿邮箱:sp0898@163.com 欢迎广大评论员积极投稿。
责任编辑:林芳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