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要求海南,“做强做优热带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进一步打响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 目前,全省冬季瓜菜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总产量约500万吨,总产值约200亿元,成为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随着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冬季瓜菜作为海南热带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须立足省情,面向全球,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冬季瓜菜的必要性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需要。海南每年冬季瓜菜出岛约300万吨,畅销全国180个大中城市,为冬季“全国市民的餐桌”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湖北等地农产品紧缺状况,我省捐赠44批次约9000吨优质农产品,缓解了当地瓜菜等农产品供需矛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支撑。2019-2020年度,全省冬季瓜菜产值220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3%,占种植业产值的26.8%,是海南农民经营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300万吨出岛冬季瓜菜还带动了分拣、包装、物流等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冬季瓜菜是促进海南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支柱产业。
落实国家严控耕地“非粮化”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精神,海南省出台《关于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十条措施》,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明确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发展稻谷、玉米、薯类等粮食生产和南繁作物育制种等,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将采取“稻—菜”轮作模式生产冬季瓜菜作为落实耕地“非粮化”和保障农民受益的重要举措之一。
适应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用以满足本省居民、来琼工作外籍人士及来琼游客需求。二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绿色优质冬季瓜菜,是实现海南“十四五”期间化肥和化学农药单位面积施用量减少15%以上的必然要求。
冬季瓜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冬季瓜菜产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瓜菜生产成本。封关后,从国外进口优质肥料、农药等农资以及喷灌、加工、储藏、冷链物流、农机等先进农业设施装备有望实现零关税。另一方面,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已出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本)》,将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和种苗生产、种业国际贸易列为重点产业,为海南瓜菜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创造了良好条件。机遇当前,当主动谋划、精心部署,推动冬季瓜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标对表先进经验。荷兰农业的先天条件跟海南多有相似之处,土地面积和海南相当,荷兰蔬菜主要销往欧洲内陆各国,被称为欧洲的“菜园子”,蔬菜出口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海南要加强与荷兰农业的国际合作,学习荷兰“家庭农场+合作社”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以及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分工明确的高效分销模式。可引进荷兰农业优质的种质资源、先进生产技术和农机设施,高质量打造全国人民冬季“菜篮子”。
加快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可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海南瓜菜要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质量安全追溯全覆盖。
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支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研发适合海南瓜菜品种的深加工产品和生产设备。二是在瓜菜和水果生产集中地区规划建设区域性分拣集散中心和冷库,便于瓜果菜“非商品果”和滞销农产品收集处理,降低物流成本,并可委托食品加工企业代加工,政府可给予适当补贴。
做好种植布局规划。一是要引导农民调减内地设施大棚已大量种植的品种,如冬季各种椒类、茄子以及青瓜等,改种一些毛豆、蜜瓜或超甜玉米等设施大棚很难种植的品种。二是对容易受暖冬影响的北部地区,可改种广东、广西等地区冬季不能种植的茭白等水生品种。
(作者单位分别为省委统战部、乐东黎族自治县委)
原标题:海南自贸港冬季瓜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责任编辑:方诗颖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