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合作社助力三亚大茅村乡村振兴“脱胎换骨”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14日消息(记者 利声富)“平均每月近5000元收入,家里现在也盖起了小楼房。”三亚大茅共享农庄现代农业生态园里,看着种在“水”里的蔬菜一片翠绿,45岁的新型职业农民黄丽萍乐呵呵地说。自从成立16家种植养殖合作社后,大茅村越来越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底气也更足了。

三亚大茅共享农庄现代农业生态园。记者 利声富 摄

“种菜哪有不在土壤里?不用浇水施肥?”起初,和许多传统农民一样,黄丽萍听到种菜没有土壤,怎么也不相信。到大茅共享农庄现代农业生态园工作后,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她掌握了走在科技前沿的农业技术,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真正体会到科技给农业的变化是如此神奇。“许多人也许没见过‘种在’水里的蔬菜、番茄,在共享农庄里工作,让我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的魅力。”正在现代农业生态园里工作黄丽萍说,温室内空气洁净,没有喷洒任何农药,采摘的草莓、番茄轻轻一擦就可以直接吃,不用担心。

三亚大茅共享农庄现代农业生态园。记者 利声富 摄

番茄、草莓、瓜菜均是无土栽培,采取水温调控等技术在大棚种植,不再像传统农业那样,头顶烈日,脚踩泥巴辛勤劳作。在大茅共享农庄,像黄丽萍一样,通过掌握现代种植技术,由传统农民变身技术农民的不在少数。

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产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往单打独斗很难占有市场一席。根据村里的情况,大茅村抱团取暖,成立合作社。同时,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盘活大茅村农户闲置土地,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由传统大田轮作发展成高效农业产业,增加农户收入。

三亚大茅共享农庄现代农业生态园。记者 利声富 摄

一株株龙眼树枝繁叶茂,林下养殖了上千只鸽子,旁边槟榔树刚采摘的印记清晰可见……“这两年槟榔价格好,售价每斤20元以上,村民收入一下子增加许多。”麦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麦永良介绍,他们合作社有近200亩的林地,种植芒果、槟榔、龙眼等经济作物。成立合作社后,销路也不发愁了

同时,大茅共享农庄以“企业带动、土地入股、村民参与”方式,开发乡村健身休闲农业,打造运动休闲特色乡村。发动农民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传统农民也变身技术农民。

“全村先后成立16家种植养殖合作社,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每人每年6700元增至2020年的每人每年21500元,足足增长了3倍多,越来越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言语间,大茅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正才一脸自豪。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韦晓凡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