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21日消息(记者 党朝峰 实习生 袁子胭)今年10月、11月,海口市相继发生2起野蜂袭人造成伤亡事件,给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引起海口市政府高度重视。20日下午,海口市应急管理局召开防范野蜂伤人专题会议,主动找出事故发生原因,落实具体责任措施,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针对近期发生的野蜂伤人事件,海口将制定调研工作方案,成立由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两名专家组成的调研组,深入各属地政府开展有关调研工作,减灾和火灾防治科负责联系消防救援队提供事故分析数据;同时加大宣传向广大群众科普宣传野蜂分类、活动规律、极易群发的特点,以及被野蜂伤到如何救治的知识,利用电视台、网站、手机等媒体,广泛宣传防治知识,增强群众“可防、可治、可控”理念,确保广大群众遇事不慌不乱、科学应对。
专家介绍,由于海口市生态气候因素,野生排蜂繁殖快速,容易引发排蜂蜇人事件,人体在遭受蜂蜇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被野蜂蜇伤呢?
蜂类一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如果遭到野蜂攻击,首先要用衣物保护好头颈,在风大的天气可以逆风逃跑,原地趴下也可以降低野蜂的攻击性,注意不能扑打反击,那样只会招来更多野蜂攻击。
为了避免陷入危险情境,需要注意野外活动不要接近蜂巢或者蜂群,特别是要教育儿童不要追打蜂群。另外,颜色鲜艳的衣服也比较容易吸引蜜蜂。如果居民区发现蜂巢,最好请消防或者其他专业人员及时处理,不要轻易去“捅马蜂窝”。如果不慎发生蜂蜇伤要尽快到就近的医院就医,防止发生全身中毒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蜂蜇伤
蜂蜇伤后,局部皮肤可出现红肿、疼痛、严重的可能化脓和坏死,毒液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过敏反应、横纹肌溶解、溶血、肝肾损害、心肌梗死及神经系统损伤等。
蜂蜇伤后请记得4步
1、立即挑出蜇刺,不要挤压患处;
2、认清元凶:可爱的小蜜蜂和凶残的大黄蜂(包括马蜂、胡峰等)蜇伤后的处理可不同,蜜蜂毒液偏酸性,蜇伤可选者弱碱性的液体如肥皂水等,胡峰类的毒液偏碱性,蜇伤可选择弱酸性的液体如食醋等;如果实在分不清,就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此外,冰敷可减轻伤口局部不适感。
3. 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
4、蜂蜇伤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过敏反应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当被群蜂蜇伤后需立即就医,切莫大意;若出现全身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肌肉疼痛、排浓茶、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再就诊,可能会增加抢救难度及死亡率。
延伸阅读>>
排蜂并不是指单一的蜜蜂品种,而是指一类蜜蜂,包括大蜜蜂、黑大蜜蜂、小蜜蜂和黑小蜜蜂,这些都属于未驯化的野生蜜蜂品种,因此较难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排蜂一般多生活在树干上或悬崖上,蜂房成排而建,因此才得名“排蜂”。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