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发生2起野蜂袭人伤亡事件 应急管理部门提醒预防被野蜂蜇伤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21日消息(记者 党朝峰 实习生 袁子胭)今年10月、11月,海口市相继发生2起野蜂袭人造成伤亡事件,给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引起海口市政府高度重视。20日下午,海口市应急管理局召开防范野蜂伤人专题会议,主动找出事故发生原因,落实具体责任措施,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针对近期发生的野蜂伤人事件,海口将制定调研工作方案,成立由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两名专家组成的调研组,深入各属地政府开展有关调研工作,减灾和火灾防治科负责联系消防救援队提供事故分析数据;同时加大宣传向广大群众科普宣传野蜂分类、活动规律、极易群发的特点,以及被野蜂伤到如何救治的知识,利用电视台、网站、手机等媒体,广泛宣传防治知识,增强群众“可防、可治、可控”理念,确保广大群众遇事不慌不乱、科学应对。

  专家介绍,由于海口市生态气候因素,野生排蜂繁殖快速,容易引发排蜂蜇人事件,人体在遭受蜂蜇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被野蜂蜇伤呢?

  蜂类一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如果遭到野蜂攻击,首先要用衣物保护好头颈,在风大的天气可以逆风逃跑,原地趴下也可以降低野蜂的攻击性,注意不能扑打反击,那样只会招来更多野蜂攻击。

  为了避免陷入危险情境,需要注意野外活动不要接近蜂巢或者蜂群,特别是要教育儿童不要追打蜂群。另外,颜色鲜艳的衣服也比较容易吸引蜜蜂。如果居民区发现蜂巢,最好请消防或者其他专业人员及时处理,不要轻易去“捅马蜂窝”。如果不慎发生蜂蜇伤要尽快到就近的医院就医,防止发生全身中毒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蜂蜇伤

  蜂蜇伤后,局部皮肤可出现红肿、疼痛、严重的可能化脓和坏死,毒液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过敏反应、横纹肌溶解、溶血、肝肾损害、心肌梗死及神经系统损伤等。

  蜂蜇伤后请记得4步

  1、立即挑出蜇刺,不要挤压患处;

  2、认清元凶:可爱的小蜜蜂和凶残的大黄蜂(包括马蜂、胡峰等)蜇伤后的处理可不同,蜜蜂毒液偏酸性,蜇伤可选者弱碱性的液体如肥皂水等,胡峰类的毒液偏碱性,蜇伤可选择弱酸性的液体如食醋等;如果实在分不清,就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此外,冰敷可减轻伤口局部不适感。

  3. 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

  4、蜂蜇伤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过敏反应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当被群蜂蜇伤后需立即就医,切莫大意;若出现全身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肌肉疼痛、排浓茶、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再就诊,可能会增加抢救难度及死亡率。

  延伸阅读>>

  排蜂并不是指单一的蜜蜂品种,而是指一类蜜蜂,包括大蜜蜂、黑大蜜蜂、小蜜蜂和黑小蜜蜂,这些都属于未驯化的野生蜜蜂品种,因此较难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排蜂一般多生活在树干上或悬崖上,蜂房成排而建,因此才得名“排蜂”。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周玉敏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