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月6日消息(记者 张野)记者从万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获悉,过去五年,万宁不断深入改革开放,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带动经济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五年来,万宁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1179.51亿元,年均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435.4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累计实现172222元和80960元,年均增长7.3%和8.8%。
新增注册外资企业46家
对标自贸港发展要求,万宁在全省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类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精简审批环节,推行帮办代办、24小时自助办等服务机制。
落实自贸港两个15%所得税政策,共计减免税款1400万元。落实投资自由便利政策,新增注册外资企业46家,实现历史性突破。
五年接待游客破两千万人次 旅游收入220.03亿元
结合地区优势资源和在自贸港建设中的发展定位,万宁科学谋划重点产业集群,在种植业和精深加工两端加大投入,培育槟榔、诺丽、咖啡等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创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6个,兴隆咖啡成为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第一产业增加值从57.08亿元增加到80.54亿元。
推进体旅融合、文旅融合,突出发展“海陆空”旅游产业。近年来,万宁通过打造海上运动、生态观光、乡村度假、美食购物等旅游业态,举办一系列高品质体育赛事和文化演艺活动,共接待旅游人数2007.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0.03亿元。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绿色建材、燃气发电等产业,引进产业项目24个,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4.23亿元提高到70亿元。
截至目前,万宁已与122家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实施重点项目653个,完成投资479.4亿元。四个百亿级产业、八大产业链、八大产业园区初具雏形。
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 多项民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创“军训+就业”模式,18616个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59户40822人全部脱贫,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开展村集体产业竞赛,投入近8000万元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着力补齐村集体经济薄弱短板,尖岭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
一批支撑万宁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相继竣工,万洋高速公路、太阳河大道、兴隆墟市政道路改造项目等建成通车,农村公路六大工程新增里程767公里,实现自然村硬化路村村通。
新建及改造城镇污水管网275公里,新增城镇污水处理厂10座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6处,城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新建变电站3座,改建、新建电力线路3699公里,电力网架布局更加优化。光纤宽带网络和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实现100%覆盖。
公共预算支出近八成用在民生领域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万宁民生投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9%,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
城镇新增就业2.7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67万人。改造老旧小区21个,建设山柚园安居房等保障性住房3576套,824名基层教师和医务工作者住上新房。
投入49.32亿元用于教育优先战略,新建、改扩建学校和幼儿园22所,实施“薄改”73个;投入4.31亿元促进文体事业发展,新建农村文化活动室189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21平方米;投入34.17亿元用于医疗卫生事业,市人民医院晋升三级综合医院,市中医院投入使用,64个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项目竣工。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