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奏 | 文昌冯家湾水产养殖户入园谋求转型发展

  ■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1月10日,是中国传统腊八节,文昌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内依然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建设中的项目工地不时响起“隆隆”的机械声,建成投产的标准化示范厂房内,渔民曾广能却已经开始洒扫除尘,准备喜迎春节了。

  “在忙什么呢?”海南日报记者好奇地问。

  “在给鱼虾打扫‘房间’呀,腾出的水池都要清洁、消毒,再晾一晾,今年要投放更多鱼苗、虾苗、螺苗,收成肯定比去年还要好!”曾广能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高兴地回答。

  今年40岁的曾广能,是文昌市会文镇冯家湾地区富有经验的渔民,师承祖辈,出海捕捞和传统养殖是他的拿手本领。但是,入驻两层楼高的厂房,发展生态化、工厂化、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的水产养殖,他还是头一次。

  “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新型生态养殖厂房设计为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台风暴雨能力明显增强,集约利用土地。而且,整个生产环节更加科学,生产条件可控,试验养殖的水产品质量、产量都有保证。”曾广能说,从2021年5月入驻园区算起,至今短短半年多时间,他经手的东星斑、东风螺已售卖了两批,收益数万元,实现了第一年投产的“开门红”。

  为鼓励和引导传统渔民转型,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标准化示范厂房由财政出资建设,园区配套取水、供水、排水和处理污水的设施。同时,入驻园区的科研机构还为转型渔民提供技术支持。

  这一年试验性养殖,让曾广能等一批渔民看到,鱼虾“上楼”不但可行,而且更有保障。更让他们感到信心满怀的是,同时进驻园区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为转型渔民提供了更多转产、转型的机会。“在科学指导下,我们也可以尝试养殖海马、海葡萄等高产值品种,或直接加盟龙头企业,他们有更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上下游的产业链资源。”曾广能说。

  走在标准化示范厂房的车间里,除了水池中增氧机发出的声响,隐隐还能听见园区内其他项目施工的噪声。“园区正在建设中,但这些都是暂时的,等园区建成后,这里的环境就会更好,我相信,入驻的企业和渔民会越来越多。”曾广能说。

  海南日报记者从文昌市冯家湾产业园管委会获悉,经过一年来各方共同努力,冯家湾片区渔民转产转型发展已渐成共识,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

  (海南日报文城1月12日电)

原标题:文昌冯家湾水产养殖户入园谋求转型发展 鱼虾“上楼”首年“开门红”

责任编辑:周玉敏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