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月20日消息(记者 王康景)1月20日,政协第七届海南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海口召开,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省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小北建议,海南应该在专业渔港建设方面下功夫,完善中心渔港基建和加强现代化多功能渔港建设,让渔船有一个优质的“家”,让海洋经济提质升级。
李小北。记者 王康景 摄
李小北称,海南有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和1823公里的海岸线,海域中有鱼类1000多种和其他丰富的海洋资源,把渔业等资源发展好、利用好,将是实现海南省科学、和谐、快速发展,破解制约海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选项。
“我们缺乏足够数量的专业渔港,导致渔船缺乏船位停靠,很多渔船捕鱼后直接卖给了外地,没能够延伸渔业产业链,比如渔产加工或者二级批发,导致产值低。”李小北说。
李小北表示,相比之下,山东辖区的海洋面积只有海南的十二分之一,就有10个中心渔港,基础设施比较好,渔业产值也比海南高很多。如果渔港基础不打牢,不完善设施,不加强渔业产业链的培育,海南海洋经济提质升级就很难。
李小北进一步介绍,目前,海南省渔港建设和维护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渔港功能比较单一,停留在传统渔业上,除与捕捞业相关的防风避浪、鱼货装卸功能,其他与二、三产业相关联的功能(如鱼货产前、产后的服务,加工、销售功能,休闲渔业的社会功能等)还不够完善。
目前海南平均152km海岸线才布局建设一座一级以上渔港,密度低于国家平均每100km布局建设一座一级以上渔港的标准;海南是台风多发的地区,台风对于海南渔港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但现有避风能力较好的渔港仅有15座,平均每122km海岸线才有一座,难以满足渔船安全锚泊及快速转港避风的需求。
海南目前渔船吨位普遍较小,抗风能力较差,生产作业区域局限于近岸海域,不利于国家及海南关于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外海和中远洋渔业资源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渔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海上捕捞生产安全保障不足。加上渔港管理经验不足和人才缺失,渔业发展受限。
对此,李小北建议,一是加大渔港建设项目投入,落实配套资金,完善渔港设施建设和维护机制;二是学习外省先进经验,组织编制渔港建设规范性文件;三是设立海洋经济领导机构,加强组织保障;四是引导渔民转变观念,逐步淘汰、清理破旧“三无”渔船只,扶持建造大中型外海及远洋捕捞渔船,加快远海渔业发展;五是拓展渔港多元化功能,加快渔港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产业结构中的二、三产业比重,完善和优化渔业产业链和产业结构。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