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月21日消息(记者 姚皓)海南如何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琼州海峡水上运输通道,推进琼州海峡滚装运输向专业化、舒适化和智能化发展?1月20日,在政协第七届海南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丁飞结合自己的调研提出了建议。
徐闻港。记者 汪承贤 摄
丁飞在调研时了解到,海南省滚装运输港口主要是在秀英港区和新海港区,广东省客滚码头设施分布在湛江港的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海安作业区(海安老港)、荔枝湾作业区(海安新港)和粤海铁北港。截至目前,海口港共有滚装泊位30个,设计年通过能力为旅客3220万人次、车辆455万辆次(自然辆)。湛江港共有滚装泊位24个(不含危险品滚装),设计年通过能力旅客2758万人次、车辆437.8万辆次。2020年海口港完成吞吐量旅客1184.5万人次、车辆347.9万辆次。
“但是,目前琼州海峡滚装运输仍存在相应的问题。”丁飞认为,当前琼州海峡滚装运输淡季与旺季不平衡特点突出,平常时期特别是淡季,港口设施能力富余闲置,但高峰期过海需求已接近琼州海峡运能极限,码头能力明显不足,这给基础设施供给和运力调配带来很大挑战。
进港航道通过能力也存在不足,新海港区北一港池口门处横流流速较大,船舶进出港条件差。实际营运表明,北一港池口门处横流流速较大,船舶进港存在较大困难,需加速进港,无法保障船舶双向通航,航道设计通过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港区总体通过能力,同时没有锚地待泊,易造成船舶积压航道。
此外,客车货车同船同舱混装、旅客上下专用通道缺失或狭窄等情况也严重影响上下船效率,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琼州海峡两岸的客滚船
对于这些情况,丁飞建议加快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建设,实现两岸港航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调度、统一标准,信息共享”和“客货分离”的目标。
同时,也要建立客车、货车滚装专用码头和专用船队,提升效率;启动建设新海港区锚泊水域工程,解决新海港区无锚泊水域问题;启动建设新海港北防波堤延长工程和北一港池进港航道拓宽工程,将横流区外移,改善口门处流态,保障未来北一港池双向航道的实施,提升北一港池船舶进出港通行能力,深入挖潜北一港池码头泊位年通过能力,满足北一港池中长远发展要求。
要调整船舶进出港通航方式,深入研究谋划将新海港航运功能区划调整纳入正在编制的《琼州海峡新海港片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1—2035年)》中,要开展航运功能区划调整工作,实现新海港口门双向通航,减少船舶进出港时间和海上航行时间,以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船舶进出时间。
要支持港口企业探索推行高效过海定制化船型和普通客滚船共同运营模式。鼓励港口企业突出差异化服务,抓紧研究推动特定船型运营投入,为有快速过海需求的司机提供高效过海服务,以点带面提升整体过海质感和体验。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