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 | 海南省政协委员议“双减”:家长要成为“双减”政策的“神助攻”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月21日消息(记者 王燕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让“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地?这是今年海南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委员们建议,落实“双减”,学校要提高课堂质量,对学生负起责任,让家长们吃下“定心丸”,自觉成为“双减”政策的“神助攻”。

  现状:

  “双减”减轻了孩子们的课业负担,但家长心态各异

  1月中旬,海南省中小学校开启“寒假模式”。作为“双减”落地后的首个长假期,不少学生都收到了一张“假期作业清单”,给该校学生和家长带来全新感受。

  慢跑、原地蹲起跳、平板支撑等体育锻炼作业;在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体验制作美食的乐趣;布置体育作业时,将劳动实践活动融入其中;让学生画下过年的场景;制作手抄报、绘本阅读……不同于往年假期练习册的书山题海,这张清单更注重通过一项项各具特色的小任务,让学生“沉浸式”理解课堂内容,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自海南开始出台“双减”实施方案至今,海南多数中小学积极落实“双减”政策,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加强课后服务等多举措,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不少学校采取游园闯关、趣味游戏等方式替代“期末考卷”,并结合日常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海口市第二十六小一、二年级学生在无纸化测试评价中争摘海豚章。学校供图

  分数和“双减”的博弈,也为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没将传统的成绩单带回家,还有些不太适应、不太习惯。有的家长表示,虽然“双减”推行至今,孩子的课业任务减少了,但学校不组织纸笔考试的话,家长如何知道孩子的学习效果呢?如何了解孩子在学习上有哪些不足呢?希望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能够建立起更多的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孩子上小学时很轻松,但以后上了中学依然会面临升学压力,学习成绩十分关键,能否让经历‘双减’的孩子迅速适应中学的课业,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并取得好成绩,我们颇为困惑。”家长林女士说,孩子今年上二年级,“双减”政策实施之后,二年级的书面作业没了,但是她有点担心孩子“掉队”,于是在家给孩子安排做一些题,每隔一段时间在家给孩子进行每个单元的学习测试,用于评估孩子的学习情况。

  “如果学习环境太过宽松,那会不会让孩子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对后续的学习产生松懈情绪?”这是某小学家长群里热议的话题,也表达出了一些家长的心声。

点击观看视频

  委员建言:建立合作型家校联系机制 对家长进行专业培训

  如何让“双减”政策顺利落地实施,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成为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大家认为,“双减”的目的是提升教育质量,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防范教育短视化、功利性的问题。

  海南省政协委员魏惠琴。记者 李昊 摄

  在海南省政协委员魏惠琴看来,教育是民生的基础,想实现海南省“双减”政策高效实施,保证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解决实际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海口市滨海九小美丽沙分校学生学画画。

  魏惠琴建议,区域内学科资源及教师资源共享,落实落细校长和教师轮岗制度,解决家长和学生的择校忧虑。同时,可建立合理机制,引导和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在区域内统一调配和有序流动,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在学校间和集团间的均衡分配,有效地解决学校间不平衡发展问题。

  “还可以不断加强学科优势资源建设,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建立学科资源库分类分级,通过菜单式链接,从而使学生和教师有很好的用户体验,让学生有优质学习资源可选,也让资源能快速流向真正需要的人群。”魏惠琴表示。

  魏惠琴认为,可以建立合作型家校联系机制,深度挖掘家校之间联系,形成利于学生成长的积极环境。挖掘课程,服务学生课后社团。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专业性培训,让家长既能积极参与学生成长,又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积极正向的有效配合。

  委员建言:不能让体、音、美走向应试之老路

  “双减以后,校内将不断减负,校外培训机构也逐步退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海南省政协委员陈冬霞建议,加强“双减”政策宣传指导,积极回应疏导学生诉求和家长焦虑,做到政府、学校、社会和家长形成共识,协同配合。

  海南省政协委员陈冬霞。记者 李昊 摄

  “‘双减’并不是简单的减少课时、减少学习内容和降低学习难度。在推进中小学减负的过程中,一定要促进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陈冬霞认为,应该要从文化氛围创设、课堂模式建构、学习內容统整等维度来深化、深耕课堂改革。比如釆取集体备课、情景教学等方式,课程体系中增加时政素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艺美素养、新劳动素养的内容与比例等。

  海口市长滨小学学生打篮球。

  陈冬霞认为,如果只是一刀切式的政策减负,但是课堂形式、教学方式、考试制度、招生录取方式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改变的话,家长和学生依然会在追求分数的跑道上奔跑,就会造成“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严重现象。因此,陈冬霞建议要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相关部门和学校对于学力、对于教育质量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评价和界定。要关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发现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研究创新评价新形式,让评价扩容、增值。不能让体、音、美走向应试之老路,重演短视、功利性考试副作用。要把综合素质评定做细、做实,增加其在招生录取中的权重。

>>点击进入海南两会专题<<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陈仕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