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 | 海南省政协委员刁晓平:海南可建造活体珊瑚“资源库”以保护好“海洋中的热带雨林”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月21日消息(记者 王康景 文/图)海南是海洋大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在政协第七届海南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刁晓平建议,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具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海南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珊瑚保护,为海南守护这个迷人的“多彩世界”。

刁晓平。

刁晓平介绍,虽然全球珊瑚礁覆盖海底的面积不到2%,却为地球上至少1/4的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由约800种造礁珊瑚、4000种鱼类以及数量庞大的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构成。海南近岸海域分布有100余种造礁珊瑚。

然而,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温度上升,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珊瑚虫被啃食,微塑料、多环芳烃和农药等有机污染物也破坏珊瑚的生态环境,全球珊瑚礁的覆盖率明显在降。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下海南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也面临挑战。

“保护珊瑚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所以我认为海南应当加强珊瑚物种多样性保护,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下功夫。”刁晓平说。

一是考虑在三亚或者三沙市建造活体珊瑚种质资源库(陆基海洋牧场),收集繁育覆盖海南近岸和南海现存的所有造礁珊瑚物种的活体样本,开展珊瑚遗传资源和繁殖生物学研究,使珍稀的珊瑚生物资源得以保存和延续。当受损或裸露的珊瑚礁需要重新种植时就可以从中获取样本来补种。

二是建立珊瑚基因库,开展海南优势造礁珊瑚的基因组测序,建立多种特征珊瑚全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库,为珊瑚的辅助遗传、环境适应性研究和生态修复,培育超级珊瑚奠定基础。

三是开展珊瑚礁区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常态化监测。建议海南省有关部门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海南近岸和南海珊瑚礁海域海水的水质和珊瑚物种多样性开展常态化监测。

四是搭建国际化开放科研平台,利用建立的珊瑚基因库和模拟养殖生态系统的优势,吸引国际珊瑚生物学家和环境科学家前来开展研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共同为保护珊瑚物种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五是政府和社会资源合作建设活体珊瑚种质资源科普教育基地,增强社会保护珊瑚的意识和知识,减少污染,让社会力量参与珊瑚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点击进入海南两会专题<<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曾令瑾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