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海南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我们有独特的政策优势,有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所蓄积的强劲势能,有全省上下担当作为、创新实干的精气神,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乘势而上,以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取得2022年工作的新成就。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节能减排和碳排放强度下降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超过9%、9.5%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9%左右
2022
集中精力
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蹄疾步稳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
加快全岛封关运作软硬件准备
瞄准“2023年底前具备封关硬件条件、2024年底前完成封关各项准备”既定目标,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各项任务
促进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推动政策落地和滚动升级。用足用好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政策。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海南20条落实举措。开展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力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15%。争取首次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债。实现“百家央企进海南”目标。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泛珠、长三角等区域的战略合作
优化风险管控机制
引入智慧化手段,更多采用信用监管,完善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
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抓投资
坚持“项目为王”,推动三年投资新政行动走深走实。聚焦“3+1”主导产业,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产业投资比重持续提升。全方位推进“十四大交通工程”“六大水利工程”建设,力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
抓消费
落实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各项任务。力争离岛免税店销售1000亿元。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推进全球消费精品博览园建设。推动高端旅游消费设施项目扩容提质
抓要素保障
创新财政投融资模式,规范和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高效运作自贸港建设投资基金。推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发行。有效实施“万泉河金融畅通工程”。加快组建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系统落实创新型省份建设各项任务。加快创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深海领域要建设多层级科技平台。航天领域要沿火箭链、卫星链和数据链,导入更多项目和核心团队。推进“智慧海南”34个重大工程项目和7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持续推进崖州湾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加速主导产业集群化
以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建成投产为契机,推动一批产业链下游新材料项目。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数字文娱、智能物联和数字贸易等数字产业链。培育壮大低碳环保产业
推进园区功能平台化
以“一园一策”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实现园区开发、招商、运营一体融合。推动园区“标准地”出让、标准化厂房建设。补齐做实园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产城融合步伐
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实施营商环境改革领跑工程
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开展准入即准营、政务服务“零跑动”、“信用+免审”、国土空间智慧治理等一批领跑行动
开展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和提升行动
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2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60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雏鹰行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5家
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
组建省级层面企业征信公司。完善营商环境问题受理核查处理闭环机制。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一网通享。探索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首席服务专员制度。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从严从实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落实整改主体责任,紧盯难点集中攻坚,按期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整改任务
接续推进标志性工程
高标准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加强禁塑源头治理,抓实重点领域禁塑管理。新能源汽车在新增车辆中占比超过30%。力争装配式建筑在新增建筑中占比超过60%。打一场“六水共治”攻坚战
争做“双碳”工作优等生
研究出台我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校区、低碳景区、低碳建筑试点。高水平建立和运作省蓝碳研究中心。大力发展碳金融。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海南路径。完成造林绿化10万亩。持续巩固提升空气质量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统筹重点区域发展
推动“海澄文定”经济圈、“大三亚”经济圈一体化纵深拓展。确保儋州洋浦一体化开好局、起好步,促进儋州洋浦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协同发展。推进滨海城市带建设,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促进中部山区保育发展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完成省和本岛所有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全省实施农房报建审批“零跑动”。确保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70%以上。加快闲置土地盘活利用,确保存量下降60%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开工改造608个城镇老旧小区。开展城镇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加快构建“15分钟便捷生活圈”。推动实施绿色包装全链条示范工程。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和资源化再利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对易返贫致贫对象加强动态监测,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开展资产收益帮扶试点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入开展特色农业示范创建,打造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20个以上。促进渔业向海洋牧场、工厂化园区养殖、休闲渔业转型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开展农民工务工专项行动。兑现农民转移性收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年内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新建100个美丽乡村和1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气代柴薪”覆盖所有乡镇。完成厕所防渗漏改造5万座以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抓好疫情防控和健康海南建设
强化常态化疫情巡查和评估机制。全面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为7.1万名在校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支持海口、三亚等人口流入较多城市增加学位。推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完成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项目招生2万人。确保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年内全面招生,争取新引进2—3所知名高校
加快文体事业发展
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展演。支持黎锦、椰雕等非遗项目保护发展。完善三亚、儋州、万宁综合体育场馆设施
推出更多民生改善行动
促进更高质量就业
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
强化保供稳价
建设农光互补蔬菜大棚4万亩,全省蔬菜平均自给率达到60%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建设安居房5万套、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1.4万套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
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和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2000张。完善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措施,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2.5个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健全风险闭环管控机制,统筹抓好各领域风险的存量化解和增量防范
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突出减总量、防重大,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平安海南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打造一批智慧安防小区
数据整理/陈奕霖
制图/杨千懿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