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点击
瞄准“四最”目标!向着“领跑”奔进
2021年,海南营商环境优化力度加大。组建百人专班,制定让市场主体说了算、横向可比纵向监测的评价指标体系,开通“自由贸易港请您来投诉”平台,制度创新3项成果获国务院表彰。“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行,特别极简审批园区从3个推广到14个,园区项目落地审批提速70%。政务服务事项55.6%实现“零跑动”。“证照分离”改革力度全国最大,告知承诺事项数量全国第一,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
2022年,海南将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际高水平营商规范和国内最先进经验,瞄准“四最”目标,实施重要量化指标赶超国内一流行动,力争再上新台阶。
实施营商环境改革领跑工程。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开展准入即准营等一批领跑行动。开展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和提升行动。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
两会·深聚焦
■ 海南日报记者 苏庆明 刘梦晓 计思佳
“领跑”!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安排今年工作任务时提出,要实施营商环境改革领跑工程。这一字眼迅速引起许多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特征和核心竞争力。去年以来,我省持续加大工作力度,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取得振奋人心的成效。
代表委员们认为,当前我省营商环境尚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在去年成效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提出“领跑”目标,既是乘势而为,也展现了巨大的勇气和决心。要深入领会报告要求,积极结合报告提出的创新举措,推动海南营商环境向着一流水平稳步迈进,真正把营商环境打造成造福子孙后代的“金饭碗”。
营商环境加速优化
“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之大前所未有,措施之紧密、扎实前所未有。”省人大代表、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张相国说。
去年,我省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紧紧围绕海南自贸港创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按照“一年有新气象,三年有大进步,五年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工作要求,有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知识产权保护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2020年,在国家考核中,海南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排名靠后。2021年,已经进入第二方阵。”省人大代表、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肖超说,一年来,我省在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上下大功夫,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举措,取得长足成效。
各市县、各园区,纷纷以优良营商环境打造核心竞争力。省人大代表、万宁市委书记贺敬平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万宁率先推进“准入即准营”试点,在破解市场准入“隐形门槛”上取得新突破。去年,该市被评为2021优质投资环境城市。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立了“人人都是招商员、人人都是联络员、人人都是服务员、人人都是讲解员”的园区联络员制度。“园区各医疗机构的联络员把身子放低,服务企业做到‘零距离’。”参加省两会的省发改委主任、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局长顾刚说,该制度极大地提升了服务企业的水平和能力,助力乐城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2021年,我们完成了31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个项目253项手续的办理,平均每个工作日都能办理1个以上的手续。” 省人大代表、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永康告诉记者,去年,海南积极开展作风整顿建设年和“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比学赶超”活动,大力推进审批改革,提升企业营商便利度。“陵水审批部门的工作人员就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积极帮我们办理手续,解决了很多难题。”
积极推进领跑工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对标国际高水平营商规范和国内最先进经验,瞄准“四最”目标实施重要量化指标赶超国内一流行动,力争再上新台阶。
聚焦营商环境“一流”目标,报告提出的“实施营商环境改革领跑工程”引起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
“‘领跑’这一提法振奋人心。”多位代表委员表示,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但海南的基础相对薄弱,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差距不小,提出实施领跑工程,既展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完成“到2025年海南营商环境总体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目标任务的坚定意志,也明确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实施路径,向各界传递了催人奋进的信号。
“接下来,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将加强统筹谋划,出台一批综合性改革政策方案。”张相国介绍,其中包括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营商环境从“并跑”到“领跑”的追赶目标、措施计划和实施路径措施。对报告提出的打造准入即准营、政务服务“零跑动”、“信用+免审”、国土空间智慧治理、跨境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等一批领跑行动,张相国表示,这些举措聚焦到了关键领域,专班将积极深入推动实施。
领跑,就要以最高水平为指引。肖超介绍,我省去年出台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推进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等举措,均对标了CPTPP高水平经贸规则标准,以大力推进制度集成创新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当前,海南正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相关文件已经起草,海南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局面将进一步优化。”
领跑工程还提出,要建设一批营商环境示范市县(园区)。对此,代表委员们表示,这将推动各地掀起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热潮。省人大代表,儋州市委副书记,洋浦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军平说,在推进儋洋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儋州、洋浦将做好营商环境一体化、制度集成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争取将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依规下放或委托给洋浦的审批、许可和公共服务等相关事权扩大到儋州全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构建全方位服务企业体系
好的营商环境,是对企业最有吸引力的要素之一,也是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的温床。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领跑工程时,明确指出要“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开展。此外,报告还提出,要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开展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和提升行动。
在贺敬平看来,“全链条”和“全生命周期”的提法,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营商环境认识的深化,切实考虑到了企业需求。“以往我们只关注引进企业项目时的便利化,单纯强调快一点,但企业落地后的发展,关注和服务不够。今年我们强调营商环境优化工作要考虑产业发展全链条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正是对症下药。”他还指出,此次领跑工程中的“信用+免审”也是对企业非常友好的举措。“对政府来说,要求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对企业来说,只要信用够好,就能避免监管‘打扰’。”
对报告提出的“发挥惠企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功能”等全方位服务企业举措,省政协委员吉小妹也深表赞同。“优化营商环境,软环境建设要先行。”吉小妹建议,应当加强综合服务平台,包括企业业务办理、创新产业平台的搭建。承诺给企业及人才的优惠政策等要及时跟进兑现。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将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完善省、市县和乡镇领导服务企业体系,探索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首席服务专员制度,定期走访联系收集企业诉求,推广帮办、代办和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模式,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海南日报海口1月22日讯)
两会走笔
让惠企“及时雨”下足下透
■ 张永生
“以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取得2022年工作的新成就”,政府工作报告在“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一节中提出,“发挥惠企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功能,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一网通享。”这一工作安排,既体现强烈的服务意识,又具有现实针对性。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细胞,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经济才能好,社会才能好。2021年,海南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历史性走在全国前列,如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23.2%。之所以能交上这样的“答卷”,主要原因就在于,海南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作风整顿建设年和“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推动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惠企“组合拳”落地落细,因而吸引、催生了大量的市场主体,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
实践表明,高质量发展需要优质企业,也需要优质的营商环境。当前,海南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随着自由贸易港政策持续落地生根显效,“尖峰岭”行动、“精英行动”、“雏鹰行动”等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和提升行动开展,企业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要看到,今年外部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有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或多或少地存在市场预期不稳、发展信心不足问题。做到稳中有进,确保今年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顺利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稳定企业的市场预期,提振企业的发展信心,最大程度激发企业活力,至关重要。
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但稳预期、提信心,却离不开“真金白银”。可以说,让企业健康成长、活力充分迸发,精准的政策扶持是必不可少的“阳光雨露”。近年来,海南推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为很多企业发展提供了“及时雨”,让企业感受到了政府工作的力度与温度。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一些政策在落地过程中遭遇了“梗阻”,以致“及时雨”没有下到位。针对企业面临的“政策不易找、申报多头跑、进度看不到”的堵点问题, 2021年12月下旬,多个部门联手打造并推出“海易兑”海南惠企政策兑现服务系统。走进这个集惠企政策发布、推送与申报、评审、兑付、评价监督等功能为一体的“政策超市”,企业不仅可以详细了解相关政策,而且能够便捷申报、享受政策。因此,这个系统甫一上线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并被寄予厚望。
政策好更要落实好,好平台更要运用好,否则难以让企业畅享“阳光雨露”,并将之转化为发展效能。如何让好政策产生好效果,好平台发挥大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精准”二字。这意味着政府部门要持续增强服务意识,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服务效能,真正当好服务企业的“保姆”“红娘”“店小二”。一方面,让数据多跑路。通过完善服务平台功能,准确掌握企业的需求,加快办理速度,让企业及时足额享受政策。另一方面,干部要多跑腿。通过持续开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主动走进企业,面对面了解企业享受政策时遇到的实际困难,并举一反三,推动共性问题得到解决。从企业需求出发,既见企业之所见,又见企业之未见,既想企业之所想,又想企业之未想,才能让服务精准、工作到位,让企业心无旁骛地创新创造。
“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服务企业就是生产力,干部作风就是生命力。”让“阳光雨露”透达企业、滋润企业,就能持续涵养“满目青山”,形成“千军万马”驰骋奔腾的景象。
原标题:代表委员热议海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以最高水平为指引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周玉敏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