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深观察|推进儋洋一体化、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可以这样干

点击查看视频

  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成为2022年海南省两会上的一大热词。2021年末,海南作出推进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将举全省之力支持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奋力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确保儋州洋浦一体化开好局、起好步。

  如何破解儋州“有城无产”、洋浦“有产无城”的瓶颈,让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夏锋与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涛在做客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海南两会深度访谈节目——《两会深观察》时,对此进行深度剖析。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周静泊

  破瓶颈促发展 自贸港“样板间”扩建升级

  “当地有一个说法,每到周五,在洋浦工作的人就分成三派人——‘留洋派’‘海归派’和‘家那大’。‘留洋派’,说的是在洋浦工作的未婚年轻人,没地方可去,只能留在洋浦。‘海归派’,是指家在海口,到了周末要回海口。‘家那大’派,是指家在儋州城区那大镇。所以每逢周五晚上,西线高速公路上车很多。”过去一年,夏锋曾多次前往儋州和洋浦调研,他在调研途中听到的这个小故事,从侧面反映出儋州和洋浦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也就是说,产业的发展、人才的集聚与城镇化建设紧密相关。

  据夏锋分析,从产业上看,儋州的工业比重较弱,农业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农业大而不强的矛盾相对突出。而洋浦依托优良港口和一系列政策红利,经过30年发展,工业产值比重“一马当先”,但生活设施相对匮乏。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将儋州和洋浦“强强联合”,环新英湾构筑“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从而打造海南自贸港新增长极,并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发展。从长远来看,过去由于儋州和洋浦是两个行政区划,在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园区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可能会产生资源低效利用等问题,儋洋一体化,就为解决资源低效利用,甚至是产业恶性竞争奠定基础,也为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提供了条件。

  “洋浦有港有产,儋州有城,两地互联互通互补,‘港产城’融合发展,顺理成章。”于涛表示,推动儋洋一体化发展,是希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来助推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随着儋洋一体化的推进,原先机构、部门、区域的条条框框势必要打破,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海南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他建议海南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抓手,将儋州洋浦作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发展的试验田,成为企业创新创业、感受自贸港开放活力的热土。

  夏锋认为,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是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未来的建设模式“试水”。夏锋表示,世界上自由贸易港有几种建设模式,如中国香港是港产城一体化模式,新加坡是港产城分离模式。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就是借鉴中国香港港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即产业在自由贸易港发展,居民生活和生活设施也在自由贸易港内。儋洋一体化发展,实际上就是为海南全岛封关运作之后,建立港产城一体化的自由贸易港运作模式进行先行先试。

  代表委员热议 儋洋一体化未来可以这么干

  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既是解决儋州“有城无产”、洋浦“有产无城”矛盾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儋州洋浦互补共赢,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的必然要求。儋州洋浦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蹄疾步稳推动各项工作?在2022年海南两会现场,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相互探讨,纷纷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羊学裘表示,统计数据显示,东盟是海南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他建议,在儋洋一体化的背景下,海南需努力将洋浦港打造成体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综合型物流枢纽,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努力成为连接东盟与中国内地市场的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中心。同时加强要素市场建设,积极争取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以及海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落地儋州,建立基于热带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市场。

  省政协委员谢雄峰则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编制出台环新英湾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为推进环新英湾新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设立“儋州洋浦发展投资基金”,加快儋洋一体化交通设施建设,新建海儋高速、洋浦疏港高速,扩建西线高速海口至白马井段,规划建设洋浦-那大铁路支线、洋浦与环新英湾新城7个镇桥梁公路,扩建洋浦集装箱码头,从省级层面加快推进儋州机场建设,努力形成“空海铁公”协同的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通儋洋一体化外联内畅的发展“经络”。

  在海南省两会“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儋州市委副书记,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军平将下一步工作总结为三个重点——重点会在自贸港政策落地一体化上下功夫,将在洋浦先行先试的各项自贸港政策,复制、覆盖到整个儋州;重点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体化上下功夫,发挥洋浦产业发展优势,着力培育石化新材料、港航物流、国际贸易三个超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同时加快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推动儋州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重点在基础设施一体化上下功夫,聚焦环新英湾地区,着力打破对内对外交通瓶颈制约,加快建设一个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自贸港新城。

  儋洋一体化 可为海南区域协调发展树样本

  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列为2022年需集中精力抓好的十大工作之一,要加快实施“三极一带一区”发展布局,健全平台、政策、项目、体制机制,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赋能自贸港建设。

  所谓“三极一带一区”,是指“海澄文定”经济圈、“大三亚”经济圈、儋洋增长极,滨海城市带,中部山区生态保育区。

  在于涛看来,海南的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需依托各区域的产业定位。在海南自贸港构建的“3+1”主导产业(即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效农业)中,“三极”应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各有侧重。

  “比如洋浦的定位是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枢纽,应该用好加工增值、免税航油等特殊优惠政策,切实推进政策落地,吸引企业集聚。”于涛表示,企业和项目是关键支撑,只有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红利,才能更有效地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枢纽建设。

  在加快实施“三极一带一区”发展布局中,省政协委员连介德建议要突出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衔接,科学确定区域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在陆海统筹、山海联动中,做大做强“海澄文定”经济圈、“大三亚”经济圈、儋洋增长极,协同推进滨海城市带,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推进中部山区生态涵养保育,形成“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儋洋一体化发展有望成为海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间’。”夏锋期待新儋州能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土地利用、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公共服务、统一环境保护等举措,加快形成合力发展,实现儋州洋浦实质性一体化。

>>点击进入海南两会专题<<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郭微微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