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运动员训练前先拍照,这样的“冰丝带”怎能不爱?

  不少运动员到“冰丝带”训练。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1月30日下午,包括中国速滑队部分运动员在内、多支队伍继续在“冰丝带”热身训练。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常务副主任周秋瑞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场馆的赛事组织、服务保障等情况。她透露,来到国家速滑馆训练的运动员人数已达150余人次,未来几日,“冰丝带”还将举办冬奥会前的测试赛。

  焦点

  运动员反馈:冰面质量非常好

  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将产生14枚金牌,总计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166名运动员参赛,其中男运动员87人、女运动员79人。近期,各支队伍已陆续抵达北京,1月27日起,运动员们开始进入“冰丝带”训练。

  据周秋瑞介绍,截至1月30日,已经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前来训练,达到150余人次,“运动员们的反馈非常好,认为冰面的滑度非常棒。从这点来讲,我们的心里也踏实了很多。”

  除此之外,初次来到“冰丝带”训练的运动员们总会被场馆的高颜值所吸引,“几乎所有的国外运动员,来到场馆的第一件事不是训练,而是拍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场馆的魅力。”

  加拿大队员在“冰丝带”训练。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今日的采访现场,俄罗斯奥委会队、挪威队的运动员来到场内训练时,场馆礼仪团队正在演练赛后献花仪式的环节,部分运动员迫不及待地走上前,与礼仪人员合影留念,然后才前往热身区准备训练。

  周秋瑞透露,按照惯例,接下来几天国家速滑馆会举办冬奥会前的测试赛,根据各支队伍的需求确定比赛项目和时间,中国速滑队也会参与其中,“测试赛与正式比赛的流程完全一样,让运动员提前感受到比赛的节奏。通过运动员滑行的速度,我们也能侧面掌握冰面的质量到底怎么样。”

  俄罗斯奥委会队队员拍pose时,一位不速之客闯入队伍。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

  幕后

  开赛前多次彩排优化流程

  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负责的内容纷繁复杂,需要与国际滑冰联合会、北京冬奥组委、转播团队、志愿者团队、体育展示团队等多方配合,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据周秋瑞透露,国际滑冰联合会委派了两名技术代表、11名技术官员,由他们主要负责冬奥会速滑比赛的执裁。为了更好地完成竞赛组织工作,北京冬奥组委也派了多达60人的裁判团队参与其中。此外,为确保冰面万无一失,还安排了8名试滑员,每场比赛赛前都要试滑。

  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冰面。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国家速滑馆目前大约有60名志愿者,主要保障运动员训练正常进行,分布在运动员热身区、休息区等。周秋瑞说:“从更衣室到热身区、休息区,我们要尽量保证其他人员与运动员完全避开,合理保障他们的训练时间和安全。”

  “每一位获得冬奥参赛资格的运动员,都经历了很多年的训练,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非常不容易。我们也希望大家与运动员保持好社交距离,保证他们的健康。”周秋瑞说道。

  2月5日下午,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将在“冰丝带”拉开大幕,一直持续至2月19日。开赛前的最后几天,除了举办测试赛,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还将与转播团队、体育展示团队等进行多次彩排,优化各项流程,确保比赛顺利举行。

原标题:国外运动员训练前先拍照,这样的“冰丝带”怎能不爱?

责任编辑:许海若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看天下

读懂中国放眼全球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