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加快国家南繁硅谷建设 吸引415家种企落户

  三亚加快国家南繁硅谷建设

  已建成南繁高标准农田逾24万亩,吸引415家种企落户

  海南日报三亚2月13日电 (记者黄媛艳)海南日报记者从2月12日召开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三亚加快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加快编制实施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探索形成以南繁科技城为主体,带动乐东抱孔洋、陵水安马洋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已建成南繁高标准农田24.26万亩,三单玉米、大豆种质资源成功从智利、巴西、德国等地引进,中国种子集团等415家国内外种业企业落户三亚。

  当前,三亚加快实施《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划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26.8万亩,建成南繁高标准农田24.26万亩,落实南繁科研育种配套服务区建设用地745亩,全国唯一的生物育种专区一期工程已投入试运行,建成或开工建设精准设计育种中心等平台,谋划建设种业创新实验室、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中心、国际大豆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设立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布局建设12个公共性开放性科研平台。

  为推进南繁硅谷加速发展,三亚正在建设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规划保存野生稻种质资源3万份;依托南繁基地每年聚集的近100万份作物育种材料,面向地方特色畜禽资源,谋划建设国家动植物基因库。扎实推进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起步区建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获批进境植物种苗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先后协助种业企业从巴西引进192份230公斤玉米种质资源、从智利引进40公斤大豆和从德国引进50个品种100公斤玉米种质资源。

  目前,三亚大力推动资源聚集,加速推进创新主体和种业企业落地,中国水科院海南创新院等16家地方法人机构落户,引进隆平高科、中国种子集团、德国科沃施等415家种企,总产值超过57亿元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南繁硅谷育种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三亚针对“检测前端、田间服务、实验室管理、成果转化、经营创收”南繁全产业链条开展精准招商,培育一批种业领域的CRO(合同研究组织)企业,探索创建种业离岸科研开放区,推动南繁科研育种由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种子研发转变,由单纯育制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由分散科研向大兵团集群协同作战转变,由南繁事业向南繁事业与产业并举转变。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