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吃货的自我修养,就算穿越古代也能 “优雅”地点菜

  今天是正月二十五,也是中国民间的一个节日——填仓节。

  这是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日子,有祈求丰年之意,是个颇具仪式感的节日。

  关于“填仓”有不同说法,比如这一天要吃饱吃足,这样一年都不会挨饿,也会过得很顺心。

  对于这样的节日,吃货们肯定不能错过。

  但如果穿越古代想要吃饱,看到菜单上写的“水引”“玉柱”“俏冤家”,你还能选中爱吃的食物吗?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客户端拍客专栏摄影师 周华业 摄

  很多食物名称的古今叫法完全不同,一起看看这些食物的“曾用名”是什么吧!

  馒头——“蛮头”

  “馒头”最初写作“蛮头”。源于三国时期的馒头,最早是有馅料的,唐以后,“馒头”也常被称作“玉柱”。王世贞撰、邹善长重订的《汇苑详注》中记载:“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

  到了宋代,包子成为馒头的“别名”,但二者仍不易辨别。宋人《燕翼诒谋录》中明确记载,“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即馒头别名。今俗屑面发酵,或有馅,或无馅,蒸食者谓之馒头” 。再慢慢地馒头变成了无馅的发酵面食食品,而包子则是有多种馅料的“馒头”。

唐代壁画野宴图(陕西长安)

  面条——“汤饼”

  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刘熙《释名》:“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其意指用水将面粉和在一起所做出的食品均称之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此外,古人还称面条为“水引”,北魏著作《齐民要术》曾记录过“水引”的做法:先将面团揉搓成筷子粗细,一尺长,浸入水中,再压成“韭叶”形状煮沸。宋朝时,“面条”一词才逐渐普及,面食种类大增。

南唐顾闳中的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

  熏猪耳——“俏冤家”

  俏冤家通常是对情人的昵称,缘何成为熏猪耳的别称已找不到确切记载。

  清朝的褚人穫也曾表示对“俏冤家”的困惑,《坚瓠四集·俏冤家》:“俗呼薰猪耳为俏冤家,不知何所取意,里巷至今传之”。

  清人梁绍壬则在《两般秋雨盦随笔·市井食单》中说:“猪耳朵,名曰‘俏冤家’,猪大肠,名曰‘佛扒墙’,皆苏人市井食单名也。”可见当时“俏冤家”之称在江苏一代的市井菜单上广为流行。

甘肃嘉峪关古墓彩绘砖画

  荸荠——“芍”

  “芍”字总能让人联想到艳丽的芍药。然而芍在古代指的不是花,而是荸(bí)荠(qí)。段玉裁在《说文解字》的注释中说:“芍,今人谓之葧脐。”荸荠是一种水生植物,在我国先秦时期就有记载。''芍''是荸荠最古老的名称。

《文会图》局部

  樱桃——“含桃”

  樱桃很早就出现在中国人生活中,考古工作者曾在商代和战国时期的古墓中发掘出樱桃的种子。关于樱桃的史籍记载,最早是周代的《礼记·月令》:“是月(仲夏之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为“含桃,樱桃也。”因为常有鸟类叼含,所以《礼记》将此种水果称为“含桃”。除此之外,古人还称樱桃为“楔桃”、“朱桃”或者“英桃”。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西瓜——“寒瓜”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里,曾描述过一种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陶弘景提到的这个寒瓜,就是西瓜。除此之外,西瓜在诗人笔下还有一个很好听的雅称“青门绿玉房”。这是出自明代瞿佑的诗《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青门绿玉,将西瓜的颜色形容得生动又诗意。

唐 三彩西瓜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茄子——“落苏”

  茄子古时也称落苏,现苏杭一带的方言中,依旧有这种叫法。《酉阳杂俎》:“茄子一名落苏。吴人正谓之落苏”。关于茄子为何得落苏之名,根据宋人王辟之的记载,是因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君吴王之子跛足,有人拿与“瘸子”读音相近的“茄子”来恶意嘲笑他,后来杭人为避讳,便改称茄子为落苏。

元 钱选 瓜茄图卷 弗利尔美术馆藏

  酒——“杜康”、“欢伯”“扫愁帚”

  自古以来,酒与人类就结下不解之缘,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酒的花名中,最知名的当属杜康。杜康原是夏朝国君,也是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说文解字》:“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

  从曹操写下千古名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时,杜康一称就被沿用至今。

  此外,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带来欢乐,所以也被称为欢伯。此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酒为欢伯,除忧来乐”中。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勾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后便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

  除了这些,酒还有玉液、流霞、红友(酒的别称)、绿醪、金波等别称,就不一一举例了。

明代 张鹏 《渊明醉归图》局部 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你还知道哪些食物的别称呢?

正好迎接周末,今天大吃一顿吧!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胡雅澜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