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通讯员 胡景卫 王群生
“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科技创新”,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科研人员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开展工作。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以单独章节论述科技创新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对广大科研人员而言是莫大的鼓舞。”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省科协主席、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认为,这份重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对基础研究的重视,提出要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并加强长期稳定的支持;二是对集成创新的重视,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是对创新投入的重视,提出要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四是对创新人才的重视,提出要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骆清铭说,科技催发新生动力,创新驱动内涵型增长。当前,海南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只有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才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起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作为“十四五”发展的目标之一,并先后出台了《海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海南省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海南科技创新工作走上发展快车道,令各界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充满期待。
骆清铭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将海南写入其中,提到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也与海南息息相关,足见海南科技创新工作在国家战略实施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海南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仍不牢固,在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创新转化成果、创新制度供给、创新人才方面也还存在明显差距。如何填补这些缺失,最重要的还是要从自身定位着手,充分发挥政策、资源、应用场景等三大优势,吸引聚集科技创新人才。
他以海南大学为例,近年该校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一是通过加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改善学科发展生态;二是通过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赋能科技创新工作。目前该校聚焦“自贸港发展和制度创新”等重点研究领域构建了7个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正在谋求搭建交叉学科的国家级平台。
此外,作为全国首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海南大学瞄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制度性探索。比如,该校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净收益的95%归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人以团队为单位的,其内部分配比例由团队内部协商确定。这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师生科技创新积极性。
这些推动科技创新的决心和举措,吸引了大批人才加盟海南大学——据统计,2018年以来,海南大学全职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78人,院士等国家级人才数量由5人增加到38人。(海南日报海口3月5日讯)
原标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责任编辑:曾令瑾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