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海南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我省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颗颗“石榴籽”融融中华情

  ■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金昌波 刘操

  石榴果成熟后,多室多子,籽粒饱满,颗颗相抱,正如我国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用“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来比喻“各民族团结”,形象贴切、饱含期望,在住琼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们,要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亲切的话语,让我感动不已。”住琼全国人大代表、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政府干部陈飘说,只要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就能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在追逐复兴梦想的大路上昂首前行。

乐东的剪纸技艺表演。

  陈飘表示,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争当“石榴籽”,“作为少数民族干部的一员,我更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努力当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这说到我的心坎里了。”住琼全国政协委员,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政府三级主任科员,该镇田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羊风极说,近年来,田表村干部们积极发动村民在做好橡胶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使村民实现持续增收,202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约1.7万元、较上一年增加4000多元,“如今,这个原本偏远贫穷的黎族村庄,已经变成了一个富美乡村。”

  信心十足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农垦乌石白马岭茶业有限公司岭头茶厂技术员符小琴。在她看来,海南少数民族聚居的中部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发展茶产业,便是推动黎族苗族同胞共同富裕的绝佳发力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定了我们继续干好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我将继续和大家一起用心做茶、做好茶,让家乡茶越走越远,也让茶树成为更多农户致富的‘摇钱树’。”

  一颗颗石榴籽,密密匝匝、紧紧实实地簇拥在一起,寓意着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奔向民族复兴的美好明天。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努力谱写新时代海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海南日报北京3月6日电)

村医用“村医通”为万宁苗族老人办理药品结算。

  ▶▶▶基层连线

  像“石榴籽”一样 紧紧抱在一起

  海南日报讯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我深以为然。”王贵专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什仍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这让他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民生及乡村振兴的内容格外关注。3月6日,王贵专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过去这几年,该村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先后启动淡水鱼虾养殖、蛋鸡林下养殖、养蜂等村集体经济项目,乡亲们的“钱袋子”正变得越来越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这些都是党和政府给我们发的‘惠农红包’。”王贵专表示,接下来他将结合本村实际,继续带领乡亲们发展特色种养产业,让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为一名地道的黎族姑娘,白沙黎族自治县五里路茶韵共享农庄经营者符小芳经过多年努力,已将有机茶园及共享农庄的规模扩大至300亩左右,已累计带动300余户黎族乡邻实现稳定增收。“大伙就像是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守着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优势,只要铆足干劲好好干,就一定能结出香甜的果实。”符小芳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还要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发展共享农庄,就是鼓励各乡镇及农村因地制宜地带动一方乡邻共同打拼创业,让大家学有所长,在辛勤劳作中共享生态产业红利,尽快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原创黎族山歌剧《呦呦鹿鸣》。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去年,我们组织了100名织娘一起织了百米大织锦,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教师陈达谞说,通过这次大织锦,他深刻认识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陈达谞表示,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综合海南日报记者来稿)

  ▶▶▶琼州回声

  省民宗委主任邹其国:谱写海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刘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内容丰富、内涵深远。”省民宗委主任邹其国3月6日表示,省民宗委将组织海南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省民宗委要切实把中央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不断谱写新时代海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必须牢牢把握主线,增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邹其国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要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海南民族工作中始终牢牢把握这一主线、鲜明地突出这一主线,所有工作向此聚焦,一切举措由此着眼,不断增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邹其国介绍,2022年,省民宗委将组织好全省民族战线迎接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民族关系,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最广泛凝聚各族群众共识,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积极向上、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凝聚人心的基础,同步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就是巩固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过程。邹其国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现代化进程中打造民族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海南样板。“今年海南将开展第二批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评选命名工作,引导我省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良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对此,邹其国表示,新时代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就要继承兼收并蓄、互鉴融通的优秀传统,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工作;要加强民族理论、民族史、民族文化研究,提炼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邹其国告诉记者,省民宗委今年将积极办好“三月三”乐东主会场和黎祖祭祀活动,擦亮海南民族文化品牌。力争在拟于今年8月举行的第六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推出一批民族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厚的少数民族歌舞精品。

  (海南日报北京3月6日电)

  时尚博主和黎锦传承人(中)一起直播“卖货”,推荐白沙黎族特色产品。

  ▶▶▶海南实践

  一、健全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

  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和宗教观,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二、加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做好2023年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切实把运动会办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会;

  办好全省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支持黎锦、苗绣、黎陶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三、助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现代化进程中打造民族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海南样板。有重点、有计划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引导我省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良性发展    

  四、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建形式,加强分类指导,利用重要纪念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创建活动;

  组织评选命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

  加大对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定期表彰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作出贡献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责任编辑:章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