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聊两会 | 服务优先,让海南营商环境更暖心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黄婷 实习生 董欢

点击查看视频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过去一年,在打造营商环境“金饭碗”的路上,海南加速前进。那么,海南目前的营商环境如何?还有哪些堵点?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海航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虹宇和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做客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的全国两会特别节目《云聊两会》。他们在点赞海南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也为海南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建言献策。

访谈现场。记者 曹志 摄

  点赞海南营商环境建设已走入快车道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廖虹宇多年来持续关注营商环境建设。“过去一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省从上到下进一步深化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共识。”作为企业负责人,廖虹宇真切感受到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的很多可喜变化。他举例道,在海南开办企业的效率更高了,甚至当天就可以拿到证;海南省组建了优化营商环境专班,一对一对做好服务,系统性、成建制地优化和改进营商环境。

  自2012年来琼,10年来,宋向清也深切感受到海南营商环境的不断变化。“从政策层面,海南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的三年行动计划,这个计划非常实在、非常扎实,措施到位。”他表示,海南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专班,从组织机构上予以保障,使营商环境的优化有了新的支撑。另外,营商环境的构建已经成了全民共识、全民的共同行为。“在我看来,海南营商环境的建设,已经走入快车道,正向全国最优秀的营商环境的区域迈进。”他说。

  争取列入创新试点城市,倒逼营商环境提升

访谈现场。记者 曹志 摄

  在肯定海南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成绩的同时,廖虹宇和宋向清表示,和先进地区发达地区相比,海南营商环境还有一定的差距。

  那么,如何补齐海南营商环境的不足和短板?廖虹宇认为,海南要抓住历史机遇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自贸港更好更快建设。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对营商环境进行优化,设定国家层面的评价标准。他表示,若有了统一的国家评价标准,全国各地包括海南,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就有了统一的目标。大家一起努力朝着目标前进,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廖虹宇同时表示,去年,国务院选定了6个城市作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此次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议,国务院支持海南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城市作为营商环境优化的创新试点城市。“成为创新试点城市,一方面能取得国家对于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优化的更多政策、人力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倒逼海南加大力度、加快频次更大程度地优化营商环境。”他说,相信海南自贸港的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未来值得期待。

  服务优先,让企业心无旁骛专注发展

  “营商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涉及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等。”宋向清表示,不同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比如,新加坡是法制优先、香港是国际化优先、深圳效率优先。“作为战略性的对外开放高地,海南自贸港可以融合这些地方的先进经验,特别要注意服务优先,把服务做到细处,做到深处,做到市场主体的心窝里,让他们感知到海南自贸港不仅有大自然赋予的温暖,更有政府社会带来的温暖。”宋向清认为,应该通过“服务优先”让海南的营商环境更加暖人心,让企业更加心无旁骛地去经营,专注发展。

  让协会、商会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力军之一

  廖虹宇和宋向清同时表示,支持商会、协会等组织在营商环境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比如工商联,它既是跟政府对接的桥梁,也是跟企业沟通的平台。”廖虹宇表示,工商联、协会、商会等与企业联系密切的单位、组织能第一时间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在营商环境中遇到的困难,可以更好、更直接提出来营商环境应该改进的方面和问题。因此,他认为要将协会、商会等作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主力军之一,应该充分调动这些组织的积极性,为营商环境的优化作贡献。

  赋予企业社团更多职能,完善多元共治机制

  作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的副会长、自由贸易港研究院的院长,宋向清对商会、协会等组织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感同身受。他认为,政府应该有意识地把一些职能分解,转移给行业协会,完善多元共治机制,让这些企业社团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去为营商环境的优化作贡献。“相比较政府,行业协会、工商联等成员本身都是企业家,这些组织与企业联系更密切,更懂企业。”他表示,诸如一些行业的鉴定、评比、标准制定等都可以交给行业协会去做,如此,一方面提高了行政效率,另一方面让政策、标准更到位,更符合企业的期待。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积极作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通过制度安排支持行业协会等参与市场监督的改革试验;福建自贸试验区强调整合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建立多元共治机制。对此,宋向清表示,海南应借鉴上海、福建等地经验,并做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包括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海南的营商环境一定会再上新台阶。”他说。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吴婵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