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晚上10点半左右,《只此青绿》在海口的首演结束后,曾小玲戴着一顶黑色鸭舌帽,穿过后台狭长的走廊,走出剧院。剧场外昏黄的路灯下,不少观众在等待。
《只此青绿》在琼的演出获得观众们的认可和好评。图为演出结束,幕布升起,所有演员手牵手向观众谢幕,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你是那个海南儋州的姑娘吗?”得到肯定答复后,观众一拥而上,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宣传册和签名笔,围着她要签名。她笑着给每一位前来的人签名、合影,不停地点头致谢。
家乡人的热情,对曾小玲而言,注定难忘。
排练室里,曾小玲(中)与其他演员一起认真排练。
演出前:刻苦练功反复彩排
曾小玲是海南儋州籍舞蹈演员,2016年,她从海南嘉积中学海桂学校毕业后考取北京舞蹈学院,就读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毕业后进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2022年,曾小玲的参演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登上央视春晚,一夜之间火遍全国。
在琼首场演出前,演员们正加紧排练。
春节后,《只此青绿》全国二轮巡演首站来到海口。曾小玲也如愿回到了家乡。
“全体演员,每个人想一下自己的动作,情绪要饱满,预备走……”排练室里,她与其他演员一起认真排练,细致揣摩角色,时而匍匐在地,时而跳跃旋转,舞姿刚柔并济,充满力量。
上台演出前,曾小玲在排练室再次练习着演出动作。
《只此青绿》的全国首演中,曾小玲饰演主要角色制笔人。为了让角色贴合历史,剧团邀请非遗传承人仇庆年、汪爱军、张文年、郑小华传授技艺,曾小玲也大量翻阅历史资料,观看纪录片,也多次跟随团队前往故宫学习,让自己沉浸于宋朝的生活礼仪、言谈举止。
制笔半生,所见不过方寸间,此笔与希孟随行,成就旷世巨作《千里江山图》,如同代替制笔人看了祖国大好山河。如今,曾小玲扮演制笔人,沉浸于角色中,仿佛也跟随制笔人回到宋朝,感受一番风雅意境。
在化妆间里,曾小玲对着镜子仔细确认“制笔人”妆容每一处细节。
演出当天:提前化妆 沉浸角色
3月3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全国二轮首演如期而至。为了这一天,曾小玲与队友已准备许久。
当天下午4点,曾小玲提前来到化妆间,隔离乳、粉底液、眼影、腮红……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摆满桌子,化妆时,她对着镜子仔细确认底妆的每一处细节,跟造型师沟通需求。
舞台一侧,曾小玲盘着发髻,等待着首演前最后一次彩排。
曾小玲身子前倾,趴在镜子前仔细描绘。不一会儿,身着朱红布衣,系着腿带,发髻高盘,上簪一把木梳的“制笔人”出现了。
尽管已经随团在全国16个城市巡演了50场,但回到家乡首演,对曾小玲有着不同的意义。今天,她的老师、朋友都会来观看演出,想到这里,她突然觉得有点儿紧张。
排练的舞台上曾小玲沉浸在演出角色中。
化好妆后,曾小玲来到餐厅随手拿了一份套餐,简单扒拉几口后,她便开始平复心情,酝酿情绪。
演员列队,全场灯光关闭。黑暗的舞台上,幕布徐徐升起,现场一片寂静,所有观众的目光投向舞台。天旋地转中,画卷缓缓展开,希孟与展卷人隔着时空对视,一段承载着宋代美学意境感人至深的故事由此展开……
曾小玲沉浸在演出角色中,认真表演着每一个动作。
演出结束:重逢恩师泪盈眶
演出结束,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观众纷纷起立向舞台挥手呐喊。幕布徐徐升起,所有演员手牵手,列队三排分批次向观众深鞠躬,从后往前冲向观众欢呼,舞台上下遥相呼应。
幕布起降间,演员谢幕三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演出厅洋溢着浓厚的热烈氛围,成为一片欢乐海洋,令人心潮澎湃。
演出结束,曾小玲在排练室角落与堂姐曾莲妹打起了视频电话,分享着自己在家乡演出的激动心情。
在恋恋不舍中,演出结束了。曾小玲不知道,在剧场出口,有一个惊喜在等着她。
林琴一行站在街边,安静地看着曾小玲给粉丝签完名,这才迎上去。一捧鲜花出现在曾小玲面前,她微微一愣,反应过来后大喊“老师!”随即张开双臂拥抱,激动地说“我们很多年没见了!”
首演结束后,曾小玲的启蒙恩师林琴(左二)得知学生返乡演出,特意带着舞蹈队的学生前来“捧场”。
林琴是海南嘉积中学海桂学校的老师,是曾小玲的启蒙恩师。得知学生返乡演出,特意带着舞蹈队的学生前来“捧场”。
曾小玲与海南嘉积中学海桂学校舞蹈队的师生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难忘瞬间。
站在街边,师生间那说不完的家乡话就像流淌的月光,串联起过去与现在,让人在文化与传承中,感受到温暖与力量。或许,这也正是《只此青绿》所传递出的故事,对文化的热爱与礼赞。
《镜像海南》栏目·第15期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出品
出品人:韩潮光
总监制:罗建力
总策划:胡续发
监 制: 林莹 敖坤
统 筹:陈声浩
文稿:苏靓
视频:曹志 李昊
剪辑:曹志 李昊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