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 海南答卷 | 海南:迈开新步伐 绘就新图景

  开栏语:

  4月的南海之滨,暖风拂面,浪激潮涌。启航近四年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年来,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人才集聚的态势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即日起,海南省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殷殷嘱托 海南答卷——海南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报道”,聚焦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开展海南建设成就报道,敬请关注。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汪慧

  四年来,海南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速推进自贸港建设——

  奋力描绘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俯瞰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博鳌乐城先行区管理局供图

  3月,治疗IDH1突变胆管癌的创新药艾伏尼布片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博鳌超级医院开出首张处方,这是艾伏尼布片在国内的首次临床应用,也是在美国以外开出的首张处方。

  4月,洋浦国际健康食品港迎来首个正式入驻项目:独凤轩将投资建设3万吨小分子蛋白原汤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投资总额约4.8亿元。

  ……

  “4·13”以来,类似这样的发展故事不断涌现。透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可以感知到,自贸港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海南经济发展显现生机和活力。

  练内功、增动能、引外力,四年来,海南产业投资高速增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稳步构建,经济新动能不断蓄势聚力……海南正在用实践和成绩证明:这个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充满机遇的全球投资新热土,正在稳步推进自贸港建设的进程中不断焕发新的神采。

  核心政策加速落地

  人流、物流、资金流向海南汇聚

  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制度安排。四年来,一系列重要财税政策逐步落地实施,不断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向海南汇聚。

  作为海南自贸港一项“明星政策”,加工增值“零关税”政策效应正在不断放大。日前,洋浦对外分享了最新成绩单——截至今年3月底,加工增值内销物品累计货值13.16亿元,涉及大豆油、菜籽油、玉石珠宝等多个领域。

  玉玲珑珠宝加大布局海南。

  海南玉玲珑珠宝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尝鲜者。去年8月,公司申报的从乌克兰进口的琥珀原料加工成的300多件琥珀吊坠顺利放行。到今天,这家专门从事和田玉、琥珀加工的企业已经在海南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公司总经理何军欣告诉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他们正是被自贸港利好政策吸引而选择在海南投资建厂。“利用进口琥珀及和田玉原材料进行加工研发生产琥珀、和田玉珠串和吊坠、金银镶嵌产品,具备非常广阔的前景。”他告诉记者,公司新租了一栋仓房和仓库,为大批量加工增值生产做好准备,等到俄罗斯材料进来,就可以加工了。

  “我们的愿景是把下游合作的加工企业也引进到洋浦来,就地生产加工,就地销售,这样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消费者买到的产品的价格就会更低。”何军欣谈道。

  三亚苑鼎演艺有限公司也是“零关税”政策受益者。上月,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升级版首票商品——三亚“零关税”入岛的大型游乐设施运抵三亚,这批涉及货值87.5万欧元的设备,企业享受到减免税款124.8万元人民币的实惠。

  这批设备在经过组装、测试、调试、验收培训等流程后,预计6月投入运营。公司负责人坦言:“利好政策让我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极大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

  像玉玲珑、苑鼎演艺这样享受到免税政策红利的企业正不断增多。数据显示,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清单自2020年12月1日落地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3月底,“零关税”政策项下累计进口货值超70亿元,享惠产品涉及船舶、游艇、汽车、飞机、生产材料和生产设备,实现“海陆空”全覆盖。

  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原辅料“零关税”政策、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国际运输船舶增值税政策……一项项重大政策,一个个成果,呈现了自贸港建设的喜人态势。

  园区建设生机勃勃

  实现全省近三成投资、超四成税收

  近日,知名骨汤品牌“独凤轩”创始人于连富将目光瞄准了海南——4月8日,独凤轩将于洋浦签约,加快推进3万吨小分子蛋白原汤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进度。

  “项目投资总额约4.8亿元,总建筑面积为69000平方米,预计年产值约9.5亿元,项目业态可与儋州洋浦已落地的精品肉类加工企业产生良好联动,打造生态产业链循环经济。”于连富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玉玲珑珠宝展厅。

  独凤轩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长期深耕企业端市场,是白象集团、海底捞、九毛九、刘一手等知名企业的汤底料核心供应商。于连富说,现在已经与拾味馆、龙泉集团等本土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联合龙泉集团,传味公司,探索椰子鸡汤原汤罐头的研发与生产。

  “我们非常看好海南各项政策,海南重点园区为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平台。”于连富表示。

  像独凤轩一样,海南有数以万计的企业落户在园区。伴随着企业落户,一批批外地人才决心扎根海南,11个自贸港重点产业园区也成为他们干事创业的平台。

  企业的活力折射出园区的发展实力。以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为例,十年前,复兴城还仅是海口市知名的高端餐饮一条街。今天的复兴城,已经成长为一家营收超过1000亿元、税收超过50亿元的千亿园产业园区俱乐部。

  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产业总经理吴清吉向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自2018年以来,园区产业规模迎来了爆发性增长,从2017年的10亿元、到2018年的83亿元、再到2019年的123亿元。特别是2020年,园区实现企业数量、营收和税收三翻番,新注册企业2318家,是过去5年累计新增企业的3倍。与2017年相比,园区企业数量,企业营收,税收分别增长5倍、52倍和149倍。

  目前,复兴城重点发展以数字贸易、智能物联、金融科技和国际创新四大产业集群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今年,我们优化发展策略,将从注重对GDP、税收等经济贡献转为更加注重培育创新创业企业,从注重企业数量转为更加注重在园从业人数,推动园区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吴清吉向记者分享了园区最新发展思路。

  园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承载地。四年来,园区的发展各具特色和优势,均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聚焦博鳌,2022年一季度,省药监局已批准乐城先行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24种,492人次使用临床急需药品,527人次以备案方式携带药品离开园区,相比2021年同期,使用及带药离园总人次数增长228%。

  聚焦澄迈,截至今年3月,已有腾讯、百度、字节跳动、唯品会等超1.2万家企业落户海南生态软件园。2021年,园区收入超1000亿元,税收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64.6%。

  资料图: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采访中,多位园区负责人坦言,海南重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得益于海南向园区不断下放省级管理权限,做到向园区赋权,让园区说了算。这其中,海南为多个重点园区量身定制“一园一策”,创新成立法定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提升园区发展活力。

  四年来,重点园区平台作用不断彰显——11个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实现营业收入翻番,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实现全省近三成投资、超四成税收。

  培育经济新动能

  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稳步构建,新动能不断蓄势聚力,是2021年海南经济运行的显著特点之一,新经济新业态、消费增长、园区平台协同等,为全省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能。”海南省统计局局长刘自更如是总结海南过去一年经济发展。

  2021年经济发展亮点是海南近四年经济转型发展的缩影。 四年来,海南加快构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组成的“3+1”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许多新的经济业态在海南不断涌现。新的商机,新的产业,成为海南新的发展能力,支撑着海南高质量发展。

  海南金橘通航总经理张洪飞对海南经济新变化颇有感触。作为通航从业者,他密切关注通航产业在全国各地的市场新动态。

  “在海南,得益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优化通常产业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比如飞行培训,在其他省份要飞一年左右时间,来海南飞只需要4个月的时间。”张洪飞告诉记者,他们在内地招收的学员也可以来海南进行培训,可以为客户提供更高的飞行培训效率。此外,他认为海南除了发展航空的观光旅游、应急救援等,还可以借助政策发展航空器制造业。

  新产业开新花,传统产业也展现新气象。以农业产业为例,四年来,海南着力放大农业资源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调优提质,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培育热带特色品牌、打造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农业开放创新,“三棵树”、热带瓜菜和南药、南繁育种“3+2+1”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品牌,实现了以质取胜、绿色发展。

  科创金融、航空物流、健康医疗、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现代服务业多个领域亦频现亮点。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高速发展,先行先试的金融开放政策持续出台,海南自贸港成为我国金融开放的最前沿的阵地之一,越来越多的境内外金融机构落地海南投资兴业。

  私募基金行业作为金融业的最重要成员之一,在海南取得爆发式增长。

  记者从亚太金融小镇获悉,小镇单月平均注册落地企业百余家,有各类基金管理公司、创投企业,也有中小规模基金类产品,更不乏来自国内的知名企业。问及在海南注册公司的原因,无疑为:对海南自贸港前景的期待和优惠的税收政策。

  免税业是海南亮眼的产业明珠。今年前两个月,海南10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128.73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免税销售额119.46亿元,同比增长38%;免税购物人数212.66万人次,同比增长36%;免税购买件数1262.3万件,同比增长53%。

  制度创新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奋力描绘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作为海南“百国千企”招商计划首个载体,国际组织、境外机构和企业的聚集地,全球贸易之窗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服务故事、展现新的发展活力。近几年,依托海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等系统平台,全球贸易之窗为数百家来琼企业提供“一站式”商务服务。

  “随着海南自贸建设步伐的加快,企业需求更加多元化和深层次,我们也在打造新的亮点,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全球贸易之窗总经理赵军告诉记者,目前全球贸易之窗顶层正加快建设“海丝精品展示交易中心”,构建国际贸易孵化平台。

  赵军说,交易中心建成后,不仅可以供企业进行产品实体展区、交易洽谈、新品发布,还增添线上云展厅、品牌直播间等功能,争取国际知名品牌在海南首发或同步上市新品。

  “海丝精品展示交易中心”效果图。

  走访在全球贸易之窗,很多企业表示,近两年,海南营商环境日益好转,投资盈利指数逐渐攀高,到海南投资兴业是当前最优的选择。

  而日渐优化的营商环境背后,是海南通过“多规合一”“极简审批” “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改革创新,破解审批效率低、群众办事难等痛点所进行的不懈探索。

  不同属性的企业,对营商环境需求的侧重也会不同,比如外企可能更关注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国企关注政府办事效率,民企关心政府诚信度……制度创新则犹如一把“解锁”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和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钥匙”。

  四年来,海南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3批123项,涉及在商事登记、外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创新等多个领域。通过制度集成创新,打破了部门、层级、区域限制,为广大企业创造出更加开放、便捷、高效的贸易投资沃土。

  中远海运、招商局集团、中粮集团、中石化集团、阿里巴巴、腾讯、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戴德梁行……四年来,海南吸引了众多境内外知名投资者和相关人才进驻海南,持续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活跃在招商一线的自贸港建设者们更有着切身感受。“过去的一年,我们实际引进产业项目23个,协议投资额80.4亿元,国际健康食品港招商工作正式启动,石化新材料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报告完成初评,中德产业园招商引资成效初显,这其中,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8个,中国500强企业项目7个……”谈及招商情况,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张喆如数家珍。

  张喆告诉记者,洋浦国际在招商方面施行市场化、专业化的招商体制,运用国际化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为企业量身订制投资方案。

  “比如我们通过针对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针对高关税的肉质蛋白、健康油脂产业,招商大庄园、龙大美食、一号牧场等业界头部企业;通过保税港区内不禁止设立经营性场所政策试点,推动了国药大健康新零售中心及安咖啡休闲中心、玉玲珑宝石展厅、法国之光餐饮等相继开业运营,陆桥集团在区内开展前店-中厨-后厂的集展示销售、餐饮美食、食品加工一体的业态。”张喆表示,对政策精准、灵活的运用,增加了企业扎根和发展的信心。

  回顾四年的经济发展历程,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奋楫高质量发展,向着新征程,海南全省上下都在为着同一目标凝心聚力。展望未来,社会各界信心满满。

  接受记者采访时,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一位负责人如是展望道:“今天的乐城,已经成为国际药械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最主要的通道,基本实现医疗技术、设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比预期的2025年提前近三年实现目标。未来,乐城将打造创新药械和先进医疗技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推动海南自贸港打造中国医疗创新高地。”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期待海南经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韦晓凡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