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自贸港”开栏语: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4年来,在这道国家战略发展的时代考题上,海南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答卷。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即日起,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我和我的自贸港”主题系列报道,关注制度创新、免税、教育、医疗、生态、园区、人才、金融等相关领域的代表人物,围绕自贸港建设、生态建设、民生领域方面,聚焦在不同岗位上努力拼搏、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的自贸港建设者,以生动实例展现海南自贸港建设者的精气神。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谭琦 党朝峰 袁子胭
这群“店小二”为海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排忧解难
2021年,海南全省新增市场主体49.8万户,同比增长52.15%。海南的营商环境怎么样?在去年的新增市场主体数据里,一些企业已经用实际行动为海南投票。
看到这组数据,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改革协调组成员谢祖敏很自豪。这份自豪感,来源于他参与制定的相关创新制度为市场主体带来了快捷、高效的体验。市场主体遇到经营难题,海口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核查二组组长廖剑波变身“协调员”,每当得到企业的称赞,他都感受到工作的意义。
围绕“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打造公平开放统一高效市场环境”的具体要求,海南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聚焦市场主体在海南投资的“难点”“堵点”问题,用“店小二”的服务理念,不断研究设计创新举措,为更多的市场主体提供便利化服务。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抢滩”海南自贸港。
为解决企业“堵点” 他们平均每天接打50多个电话
“我们酒店门口的停车问题,历时两年之久,多亏海口市营商环境专班坚持不懈推动解决了。”
“我们人工繁育出的鹦鹉不在‘海口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物种目录内,没法通过检验检疫向社会出售,是营商环境专班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
据了解,海口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自去年组建以来,积极倾听企业合理诉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使一批困扰企业经营者的难点和堵点,得到了有效解决,促进了海口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解决企业诉求,我们组平均每人每天要接打电话50多个,高峰期每天超过100个电话。”廖剑波是海口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核查二组的组长,日常负责建立健全营商环境问题处理监督机制,开展问题核查、督办、反馈、回访、评价等工作。
海口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核查二组组长廖剑波(左)协助企业解决问题,企业锦旗相赠。记者 谭琦/摄
“有时候我们发现企业在经营上遭遇多年的问题未解决,反映出我们海口在营商环境上的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仅仅靠我们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必须有相关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才有望打通堵点和难点。”廖剑波说。
据了解,2019年半岛美舍轩酒家在美兰区开业,由于城市建设配套原因,酒店周边道路没有规划停车场,导致周边居民和进店消费客人只能在人行道上进行随意停车,既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又给周边生活群众造成不便,酒店不断收到进店消费客人抱怨停车难的问题,给酒店正常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自开业以来,酒店也多次向海口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海口市交警支队、海口市市政工程维修公司等部门反映,希望解决店前停车难题,但因各职能部门制度边界不明,职责划分模糊,多部门耗时半年都解决无果。
2021年,海口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接到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的转办件后,倾听企业诉求,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并召集专项协调会,专门解决酒店门前停车问题。最终,在多部门共同努力下,美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于今年3月17日完成划设停车位。
为妥善解决英达公司人工繁育鹦鹉的运递难题,去年12月份,海口市营商环境专班接到反映后,马上对接海口市农业农村局。海口市农业农村局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英达公司反复沟通,并赴英达公司养殖场多次调研,最终在今年2月份,英达公司顺利拿到检疫合格证,并顺利出售托运鹦鹉。同时,也为海口今后鹦鹉销售运递无障碍运行提供了制度参考。
廖剑波感慨,作为专班成员,在办件过程中,也曾多次因接到企业的抱怨而委屈,因遇到相关部门的推诿而无奈,甚至因为在付出努力后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而感到自责。
“海口营商环境仍有很多待提升的地方,从我们每天接投诉件和接打电话的情况就可以反映出来。”廖剑波说,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海口的营商环境,想到这一点,工作就有目标和干劲。
作为共产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廖剑波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所在,即使面对更多困难,也定要下决心克服,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做出贡献。
对接4家企业梳理12项审批 他推动水电气网联动报装便利化
如果说受理和解决企业投诉问题,是修复营商环境的“面子”问题,那么制度集成创新改革就是根治营商环境的“里子”问题。
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改革协调组的工作,就是找到营商环境内在的“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对问题进行根治。谢祖敏就是其中的一名“医生”。
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改革协调组成员谢祖敏。
2021年10月,谢祖敏从澄迈县教育局来到专班,成为改革协调组的一员。“觉得任务很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关乎着企业到海南投资的口碑,非常重要。”谢祖敏到岗后,一直在梳理流程,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让企业感受到海南的便捷和高效,先后负责推动省内工程领域“难点”“堵点”问题改革工作等多项专项工作。
在去年年底的调研中,谢祖敏发现,许多企业反映水电气网报装慢、审批时间长的问题,影响工程进展和企业开办的进度。
谢祖敏顺着问题找到了症结。“报装企业原先需要分别去水、电、气、网4个企业分别进行多次申请报装,企业再向政府部门对接审批事项,最多需要审批12项行政许可项目,耗时长效率低。”谢祖敏说。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但如何解决却让谢祖敏“头大”。对接4个部门,梳理12项行政许可项目的审批听起来不多,工作却是千头万绪。“我们需要协调水、电、气、网4家企业统一申报流程,还要与各市县的政府部门将审批流程梳理并达成一致,方案落地时要对数据系统建设并打通对接系统。”谢祖敏知道,水电气网是最基础的设施工程,联动报装改革是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再难也要做好。”在专班领导的指导下,谢祖敏根据问题的“堵点”所在,牵头制定了《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水电气网联动报装便利化工作方案》,梳理并打通多个部门的审批流程,从今年4月1日起,海南各类企业可通过“一张蓝图、一网办理、一体踏勘、一次验收”创新工作举措,实现水、电、气、网一次申请报装。
4月1日以来,海口、三亚、澄迈等多地均开展了水、电、气、网联动报装工作,谢祖敏得到的企业反馈都是“很方便!”
企业满意的一句称赞,是对谢祖敏几个月来梳理流程、协调工作最好的肯定。“给企业带来方便,让他们在海南投资更加舒心,就是我们工作最大的意义。”谢祖敏说,他将继续跟进该项工作的落地情况,根据企业的反馈对系统做出调整,未来将不断探索更加优化的流程机制,持续优化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让更多的企业到海南“安家”。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