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的南海之滨,暖风拂面,浪激潮涌。启航近四年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年来,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人才集聚的态势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即日起,海南省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殷殷嘱托 海南答卷——海南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报道”,聚焦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开展海南建设成就报道,敬请关注。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黄婷
4月,阳光明媚,走进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雅秀村,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泉水叮咚,明澈清冽。顺流而下,一望无际的田地里,滔滔绿浪翻滚,蔬菜瓜果飘香;错落有致的田埂上,山花烂漫,蛙叫鸡鸣;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鳞次栉比的楼房里,人语时时,笑声不断……
海口雅秀村是曾有着106户贫困户的贫困村。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村民们积极发展产业。2018年,全村人均年收入6500元。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5600多元。短短3年,村民收入翻了2倍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海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四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教育、医疗、交通、就业、养老等各民生领域,把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交出一张张暖心的民生答卷,谱写了海南人民生活的幸福“蝶变”曲。
海口雅秀村村民科学种植实现脱贫致富。记者 陈卫东 摄
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更舒心
碧绿的芋头叶一眼望不到头,刨开厚厚的泥土,看到一个又一个比拳头还大的芋头,蔡笃林笑了。田那头500多棵青金桔、1200多棵槟榔树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郁郁葱葱,蔡笃林再次绽放笑脸,他估摸着,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蔡笃林在田间地头忙活,他老伴蔡阿南也没闲着,喂猪、喂牛、喂羊、喂鸡、喂鸭,各种叫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她忙得不亦说乎。
蔡笃林、蔡阿南,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雅秀村村民,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的“蔡老板”。在政府的帮扶下,他们学习科学种养方法,扩大养殖、种植规模,并于2018年在家门口开了农家乐。2019年,蔡笃林全家脱贫,住进楼房,儿孙满堂,承欢膝下。
海口雅秀村村民扩大养殖实现脱贫致富。记者 陈卫东 摄
雅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汝再清楚记得,雅秀村曾被列入海口市“十三五整村推进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度高达106户470人。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雅秀村采取“因户施策”的方法,“就业+产业”双管齐下,发展合作社,一户又一户贫困户摘下“穷帽”。“扶贫重在扶智。”蔡汝再欣喜地发现,通过入户随访、电视夜校等,贫困户们逐步告别“等靠要”,纷纷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
立下愚公移山志,浇开脱贫致富花!凭借勇于担当、敢于攻坚的奋斗精神,海南迈过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走向最终的胜利——
2020年,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4.9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2021年,海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监测对象全部落实防返贫帮扶措施。同年,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7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6元,名义增长11.0%……
一个又一个数字背后,是海南人腰包鼓起来的底气,是物质生活不断富裕的幸福感!
如今,海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蓝图已经绘就,一幅幅承载了万千群众的未来之梦的“村靓、民富、人和美”乡村振兴图景正在海南各个村镇有序展开。
好学校越来越多,上学更顺心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和永兴岛、甲子镇的同学们一起上课,大家一起向两所学校的小朋友问好吧!”电子屏幕通过5G网络连接起海口市区、三沙永兴岛、甲子镇农村三地的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与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中心小学、三沙永兴学校的学生跨越空间的距离,通过5G网络连线同上一节课早已成为日常。这是海南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引进工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体现。
5G课堂让海南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更多学生。海南省电化教育馆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作为海口市重点引进的优质合作办学项目,不仅满足了海口片区学生入读优质学校的需求。同时,通过帮扶办学、5G同步课堂等,将该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师资等辐射到海南更多学校。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清华大学附中文昌学校……多年来,海南积极推进“一市(县)两校一园”工程。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各类优质学校83所,实现市县全覆盖,提供超过16万个优质学位,引领带动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快速提升。一所所优质学校在琼岛落地生根,海南基础教育“高位嫁接、开放发展” ,有力回应了海南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热切期盼。
5G课堂让海南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更多学生。海南省电化教育馆供图
“2022年,海南会继续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引进工作,同时利用现有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学、开办分校、承办新校、委托管理、教育帮扶等方式,辐射带动培育一批新优质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为海南孩子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海南让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在今年全省两会上,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表示。
职业教育横向贯穿、纵向贯通,搭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高等教育提质发展,稳步推进“1+2+X”总体布局;“双减”工作稳妥推进,“健康阳光、好学上进、勤劳诚信、文明朴实”的海南学生“特色印记”日益凸显; 教育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引进一系列平台和名校,让中国学生乃至东南亚学生“学在海南=留学国外”的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 4年来,海南多措并举,高质量办好各级各类教育,不断增加海南人民教育福祉。
药械越来越先进,看病更安心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为广大老百姓健康服务。”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乐城先行区加速发展。截至2022年3月底,乐城先行区已引进200种未在国内上市创新药械临床使用。
让百姓用上好药,也能用得起好药。乐城先行区通过改革,降低特许药械入园成本,同时联合多部门及保险机构开发“乐城全球特药险”,通过“医保+商保”机制为国内患者减轻用药经济负担。
继2020年首次推出特药险,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全球特药险2021版于当年8月上线。该版本特药险包含100种特定药品保障、10种海外医疗器械保障、12项健康管理服务,药品数量从2020年的70种增加到100种,包括75种海外特药和25种国内社保外特药,涵盖了海南高发的肝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居民李先生不幸确诊了肺腺癌,医生建议他使用国内最新的一种免疫治疗药物,一年下来药费高达55万元。“幸亏我花29元买了特药险,要不全家都被拖垮了。”李先生说,55万费用被100%报销。
小小一粒药,折射出“为人民谋健康”的初心。乐城先行区发展高质量医疗服务,让中国百姓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国际先进水平医疗服务。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4年来,海南全面加强教育、医疗、交通、住房、就业、养老等民生事业发展,让百姓在方方面面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上,一系列发展数据是海南交出的2021年民生答卷: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投入运行、进入“双跑道”时代。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实施平台完成组建,海口新海港客运综合枢纽等项目加快建设。
——全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450个、惠及5.2万户。开工建设安居房3.9万套、首批成功配售,公租房保障1.3万套。
——开展平价菜保供惠民行动,“15+N”种基本蔬菜价格显著下降,其中15个可比品种平均价格降幅全国居首,多年以来百姓反映强烈的菜价偏高、上涨偏快的问题开始破解。
——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群众系列文化活动200多场。省图书馆二期竣工,海南科技馆、省美术馆开工。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增加138元。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海南将久久为功,扎实服务民生,2022年计划投入1493亿元,支持各领域民生事业开展,稳步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