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现场声丨张焱:加快打造海南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区

点击播放视频

  “我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一份子,非常激动和振奋。”第五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三亚·亚太金融小镇镇长、创始人张焱接受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采访时,难掩兴奋的心情。

  张焱说,在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将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金融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此次论坛更是为各行各业的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论坛为金融业开放和创新指引新思路

  张焱说,此次论坛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其中很多议题是关于绿色转型、碳中和,“比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ESG这场分论坛,凸显了可持续发展和ESG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资本市场对于政府和企业在创造可持续价值的过程中,加强ESG风险管理和落实碳减排措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张焱表示,这也为三亚·亚太金融小镇的业务方向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小镇将对入驻基金开展倡议,引导他们能够对于投资标的达到一个ESG的标准,争当行业的表率。

  事实上,三亚·亚太金融小镇在金融业开放和发展方面的创新和探索一直走在前列。张焱于2017年成立基金小镇,这是海南第一个金融创新园区。

  受自贸港利好政策驱动,近两年的时间,海南基金规模迅速增长。2021年,海南新增21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新增私募基金管理规模1161亿元。截至2022年2月底,海南区域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经达到337家,管理基金规模(净资产)1637.02亿元。

  “2017至2019的三年,小镇一共仅仅注册160家公司,每周注册1家公司,虽然2020年有新冠疫情影响,但借助自贸港建设政策东风,两年多以来,小镇新注册2200家公司,每周注册20家公司,如今已经成为全国金融基金小镇的创新实践基地。”他分享道,大量公司的入驻带来了地方税收的增长,小镇连续三年税收实现3倍增长,2019年实现税收2329万元,2020年实现税收7200万元,到去年2021年实现税收2.2亿元以上。

  加快打造海南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区

  推进自贸港建设,时不我待。结合这次参加论坛捕捉到的前沿信息,张焱对小镇下一步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更加充满信心。

  “我们将从探索转型金融、推进金融开放、深化制度创新几个方面重点做工作,加快打造海南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区。”他表示,因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全球的自由贸易港,而海南作为中国和全球的一个连接器,在金融方面的开放,可以说比其他地区和领域等各方面的开放应该可以更快一步。

  张焱分析称,金融是产业的血液,他们将利用好海南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和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政策,配合两个15%税收优惠,加快推进金融业开放。“去年海南第一个境外全资基金管理人——荷马股权私募也落户小镇,为境外更多资金和管理人进入打开局面,这种跨境投资的双向渠道畅通,为基金行业的发展营造了更宽松的资金流动环境,海南的金融创新将具有持续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张焱谈道。

  如何推进海南的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对我们小镇来说,就是利用实际行动,做好基金公司的服务,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金融营商环境,让外国投资者共享海南自贸港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红利。”

  张焱告诉记者,海南省和三亚市就服务流程、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小镇提供“一次不用跑”的一站式服务,全程办理入驻申请、金融局审批、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审核、营业执照出具、刻章、税务、银行开户等手续。在优惠政策上,三亚还出台专门办法,从税收、人才、住房等方面惠及入驻小镇各类基金。

  当然,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张焱看来,海南的开放和发展还任重道远。以金融业来说,资产管理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行业,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24683家,私募基金产品数量127954只,私募基金规模20.37万亿元。

  而对标国内的基金小镇,如宁波的梅山基金小镇,注册公司多达上万家,资产管理规模上万亿;对标海外的美国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注册公司上千家,资产管理规模上万亿美元,目前基金在海南自贸港的聚集仅刚刚开始,海南作为中国和世界的自由贸易连接器,还有着很大的空间。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后台、中台、前台三层的基金发展支持体系,聚焦自贸港发展所需要的产业和金融方向,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培训体系,汇聚产融要素资源,引导基金企业在全球前沿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领域积极进行战略性、前瞻性布局,进一步助推自贸港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他表示。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汪慧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林鸿伟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