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逐梦自贸港·市县篇 | 三亚:奋力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新标杆

  三亚河入海口,一艘艘游艇鱼贯而出,呈现游艇“排队出海”的壮观景象;

  三亚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产业集聚态势逐步显现,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工人挥汗如雨,一派生机勃勃;

  cdf三亚国际免税城内,入驻国际大牌阵容实现跨越式发展,免税商品琳琅满目,频现购物“长龙”;

  崖州湾畔,茅草地变建筑工地,在建项目节节生长,市场主体大幅增长,科研院所和人才在此聚集,一座科技创新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这几个不同的动人场景,指向的是同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展示着三亚多个领域的瞩目成就——5年来,三亚蹄疾步稳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作出了三亚贡献。

  特别是2021年,三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5.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三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各市县排名第一位,总额达545.19亿元,比上年增长43.1%;接待游客2162.04万人次(含候鸟游客,下同),同比增长19.7%,旅游总收入747.03亿元,同比增长65.2%。三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以创新之力破解发展瓶颈

  科技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是三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夜幕降临,崖州湾科技城里仍灯火通明。走进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1号楼,一位位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忙着操作各种仪器,记录下试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在这里,3000多台(套)崭新的高精尖科研仪器设备一应俱全,按照种子研发流程布局依次展开,对种子进行全流程、多环节的检测、分析和研究。

  于2021年5月12日正式挂牌运行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是“南繁硅谷”的核心科研平台和南繁科技城的重大科学装置。“聚集种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创新推出种子企业‘揭榜挂帅’项目,成立了76个种业科技项目的攻关小分队,希望能够解决产业链中科技创新成果有效对接种业需求的问题,形成产学研协同攻关产业链共性关键问题的新机制。”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说。

  如今,崖州湾科技城已聚集中国种子集团等国内种业龙头和德国科沃施(KWS)等外资种业企业共607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4所顶级育种科研机构先后落户,崖州湾科技城成为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的聚集地,汇聚了创新主体和要素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崖州湾畔,万米深海探测从这里起航。三亚高质量建设深海科技城,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等一批重大深海科研成果先后落地,国家化合物样品库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签约落户三亚。三亚还积极推动海洋综合立体观测网、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等智慧海洋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国家深海技术创新中心,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深海科技产业。

  2月27日11时06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创造我国一箭多星新纪录,其中包括海南卫星星座首批4颗卫星——“海南一号”01星、02星,“文昌一号”01星、02星。“本次发射的4颗卫星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总负责,联合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多家入园企业共同研制。”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有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已引进和培育了300余家企业,有4家已成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基本覆盖卫星遥感信息全产业链。

  从一颗种子到无垠海洋、再到浩瀚宇宙,近年来,三亚在南繁、深海、航天等领域,下大力气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为高质量发展不断积聚新势能。

  站在新起点,三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造潜能,让一切创造活力和源泉竞相迸发,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3月15日,三亚吹响了深入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培优提升、民生建设提升“三大工程”的冲锋号。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在“三大工程”中被“置顶”,释放了三亚坚定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号。

  三亚市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明确了要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七大任务”,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明确“任务书”,三亚定下“目标值”: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聚焦科技创新,三亚力争到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达到3个,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建设、重点产业技术攻关、科技制度改革创新、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实现“六突破”。

  游客在三亚国际免税城购物。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以优化产业积蓄发展新动能

  产业兴则经济强,产业优则动能足。

  近日,一则消息让三亚免税从业人员十分振奋:4月20日,是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落地实施的第十一周年,由中免集团三亚市内免税店有限公司经营的cdf三亚国际免税城已累计销售离岛免税品超1000亿元,成为海南首家销售额破千亿元的免税店。

  近几年,人们到三亚旅游,除了打卡各大景区景点、小众高端酒店,畅享椰风海韵的海岛慢生活,购买免税品几乎成为必选项。

  消费者对离岛免税购物的热情,在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从业多年的品牌销售顾问崔文娟深有体会。“从每天一早门店开门到晚上结束营业,前来购物消费的岛内外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游客在临近闭店时还迟迟不愿离去,不仅如此,游客们的消费能力也非常强大。”

  不仅免税店排起长队,三亚港出海进港的游艇密集穿梭,甚至出现“堵船”的景象。数据是有力的佐证:今年春节黄金周,三亚游艇出海逾5500艘次,累计出海3.96万人次,分别较去年春节期间同比增长6.6%、8.07%。

  旅游业作为三亚的传统优势产业,三亚旅游产业提质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亮点的成绩单:五年接待过夜游客994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4.27%,对全省旅游总收入贡献率达48.7%。

  三亚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房地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17年的63.3%下降至2021年的49.3%。2018年以来,三亚现代服务业、热带特色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4%、7.3%和4.9%,“3+1”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亮眼成绩令人鼓舞,但是三亚也清醒地认识到,三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以产业发展为例,三亚旅游产业一家独大,其他产业基础比较薄弱、规模偏小,难以适应自贸港产业发展要求,这是三亚产业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亚必须破除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现状,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产业发展韧性,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强长板,补齐短板,紧扣高质量发展,三亚拥抱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亚市产业培优提升工程对标打造“六个三亚”“六个标杆”要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布局,推进现代服务业全球化开拓,实现热带特色农业现代化转型,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着力构建开放型、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

  布局“新赛道”,蕴含着新的可能。如何把握新的机遇?三亚将在把准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树立产业发展导向,引进符合三亚产业发展方向和园区发展定位的产业项目,对产业项目在能耗、排放、亩产效益等方面抬高准入“门槛”,加快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三亚市有关负责人介绍,三亚将通过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自贸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家战略高新技术前沿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集聚发展样板区等“五大行动”,推动旅游产品业态升级,交易平台、保险业等金融业态集聚,推进南繁产业发展,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打造全国种业创新高地。三亚力争到2024年,实现重点产业增加值、产业投资规模突破千亿,建成2个营业收入超千亿级产业园区,实现产业能级、结构优化、创新动能、产业集聚、发展环境“五个提升”。

  以务实之举增进民生福祉

  人间四月,春潮涌动,草木勃发。在崖州区,田间地头呈现出一幅忙春耕、勤备耕的动人画卷。

  今年,三亚用好、用足良好的气候条件,创新利用崖州区南繁科研成果聚集优势和溢出效应,大力推广“十万亩菜+十万亩粮”轮作机制,通过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千亩杂粮等项目,以科技驱动农业转型升级,保障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量、增效益,解决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问题,促进“钱粮双丰收”。

  “多种一季作物就能多一份收入。”崖州区赤草村村民黄小弟说,采取“稻菜轮作”后,一年收益能增加2到3倍,村民干劲更足了。

  “对于4个多月大的轩轩来说,她是不幸的,出生后就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说起女儿顺利重获“心”生的经历,三亚市民林女士言语中透露着艰辛又充满着感恩,“但孩子又是幸运的,出生6天就在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及时接受了手术,并且治疗费用在医保报销和政策补助下得以全免,为家庭减轻了一大笔负担。”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张张笑脸的背后,是三亚愈加厚实的“民生账本”——过去5年,三亚每年财政支出超过77.1%投向民生领域。全力保就业促增收兜底线,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7.0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4万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9%和8.3%。大力引进国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4个区均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完成8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项目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2.27万套,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5万套。社会保险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惠民生。三亚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务实之举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三亚民生建设提升工程聚焦教育、健康、文体、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五项重点任务”,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破解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热点难点问题,分别制定了20条工作举措,全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三亚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力争到2024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学位14030个;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数达到3.5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2张;安居房建设套数3万套;2022年至2024年,努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有效衔接,低收入人口生活救助保障覆盖率100%,兜牢民生底线……一个个数据的写入,让三亚民生“答卷”愈发有温度有厚度。

  三亚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三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积极学习宣传贯彻正在召开的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蹄疾步稳落实自由贸易港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着力打造开放三亚、创新三亚、绿色三亚、诚信三亚、幸福三亚、清廉三亚,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海南日报三亚4月25日电)

原标题: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亚:奋力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新标杆

责任编辑:符金花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