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逐梦自贸港·市县篇丨昌江快步走上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 海南日报记者 刘婧姝

  特约记者 黄兆雪

  噔噔噔,咚咚咚,敲打声、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奏起交响曲。4月19日上午,在昌江核电二期3号核岛反应堆施工现场,大型吊车来回搬运建筑材料,工人们各司其职。自项目2019年11月18日开工以来,当前核岛反应堆筒形外部轮廓已初显。

  昌江黎族自治县,这个过去的传统工业县,依靠采矿、水泥生产等资源开发型产业,创造了当代工业发展的辉煌。2011年,昌江被确定为我国第三批重点支持的资源型枯竭城市,三产结构比例为21:62:17。为破除资源枯竭的“魔咒”,昌江开始探索转型之路。

  2021年底,昌江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握诸多有利条件和潜在机遇,确立了推动昌江快步走上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目标,三产结构优化为27.3:39.8:32.9。

  昌江核电基地里2台机组昼夜不停,将电力输送至千家万户;七叉镇芸红岭矿山恢复治理后,又冒出了新绿;在南繁制种的田间地头,水稻秧苗茁壮成长……海岛西部的昌江,春潮涌动,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核电为核心引擎 打造清洁能源高地

  在筒形厂房内施工,通透性差,工人容易出汗,但大家干劲十足。“3号核岛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0m施工中,安全壳外筒体在进行二层施工,安全壳内筒体九层已完成混凝土浇筑,钢衬里模块四已吊装就位。”海南核电有限公司项目控制处进度管理科科长余周来说,为保障项目按节点推进,公司成立了进度联合管控小组、区域施工小组等,组织召开工程日例会、项目协调会等,解决工程建设期间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昌化江两岸风光秀美。(昌江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而在核电二期项目建设现场附近,“玲龙一号”多用途模块式小型核反应堆项目上一片繁忙,该项目于2021年7月开工,日前,已完成安全壳下部筒体顺利吊装就位,整体工程正稳步推进。值得一提的是,由中核集团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压水堆堆型“玲龙一号”,是继中核集团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后又一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

  余周来介绍,在核电二期项目、“玲龙一号”多用途模块式小型核反应堆项目投产后,昌江核电基地将实现5台机组同时发电,每年发电量将达300多亿度,开启海南能源供应新格局,让海南成为国内核电使用占比最高省份,清洁能源使用与发展走在全国前沿。

  在占地2600亩的核电基地里,看得见的动态施工现场下,还蕴藏着看不见的“核”动能。过去,“电荒”一度制约着海南经济与社会发展,海南省最大的能源项目昌江核电工程一期项目因而启动。项目采用先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一期工程两台机组自2015年投运以来,已经累计发电超过500亿度,目前发电量占海南省电力供应总量近30%。

  除了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之外,因核电这一清洁能源特性,其环保效益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0万吨、二氧化硫2.8万吨及氮氧化物2.5万吨,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海南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昌江聚焦实现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努力抓好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这个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2021年6月4日,省发改委正式批复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为省级产业园。该园成为全省13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园区通过多举措招商引资,签约引进多个先导项目,如上海核电海南服务基地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头部机构已经落户昌江,共同助力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

  昌江县委书记陈儒茂表示,昌江将坚持走工业立县、发展绿色低碳工业的路子,在服务保障核电二期、核电小堆和一批先导性项目建成投产的基础上,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循环经济产业等战略性新兴工业,力争用15年培育发展形成千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把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成为昌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以绿色赋能新发展 推动水泥行业转型

  郭文在华润水泥(昌江)有限公司工作,驾驶挖掘机近10年,于一线从事采矿工作。近几年,他的工作性质发生了些许变化,担任七叉镇芸红岭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班长。而一直和矿山打交道的他,开始关心矿山花花草草的生长。

  芸红岭石灰岩矿山为该公司开采的山坡型露天矿山。过去,由于多年开采爆破,大量滚石堆积于矿区东侧坡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视觉污染。近年来,海南省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昌江以建设绿色矿山为着力点,为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转型打下基础。

  驾车在矿山穿梭,郭文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治理工作未开展前,这里山体裸露、滚石堆积,远望一片灰色。如今,坡面上这抹绿带来阵阵清凉,让人心旷神怡。

  榕树、银合欢、木棉……郭文指着坡面上的植被,一种一种叫出名称,他熟知这里的一草一木。

  “公司投入约3000万元恢复治理矿山东侧边坡,采用先进的类壤土喷播技术,施工成本低,复绿见效快。”郭文说,喷播后草、灌木、乔木、微生植物综合生长,构建成一个小微型生态体系,一定年限后,植被覆盖可恢复到早前原始状态。

  在矿山上种树实属不易,一来选择的树种要适宜,二来要解决灌溉用水问题,这样存活率才有保证。芸红岭矿山南高岭紧邻昌化江,为保证治理复绿效果,该公司在山体高处设置蓄水池,从昌化江引水,再利用高差,向东侧边坡面矿山采场、破碎车间进行自流式供水,实现了矿山绿化灌溉、采场喷淋降尘、破碎车间降尘用水全覆盖。芸红岭矿区共61.7公顷,截至目前,共完成恢复治理约22公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矗立在矿山山顶,提醒着每一位往来的“矿山人”。

  “我们不能再走光开采不治理的老路子,最佳的效果是边开采边治理,这就对技术要求更加高了。”华润水泥(昌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雷丰收说,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推广实施高贝水泥生产,成功实现超低品位石灰石煅烧水泥熟料,大量消化遗留夹层废石,极大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除了通过高贝水泥生产之外,该公司还借助建筑垃圾消纳场“消化”废石,

  不仅有效解决矿山废石堆积问题,还变废为宝,提高能效与资源利用率,推动水泥行业绿色转型。

  2021年底,华润水泥(昌江)有限公司三号水泥窑生产线南侧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正式投入使用,除了消化建筑垃圾,还能消纳部分废石,制成骨料、机制砂等建筑材料。

  从芸红岭矿山下来,来到山脚的尼下村,“昌化江畔木棉红”码头就位于此。每到木棉花开时节,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此刻,从山脚仰望芸红岭,过去裸露的山体,已披上了绿装。

  “绿色矿山是一个动态建设过程,芸红岭矿山又处于木棉观景点,因此下一步将继续做好矿山终了边坡恢复治理,加倍努力将矿山建设成生态和谐、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矿山。”雷丰收说。

  以南繁制种促转型 农业发展按“快进键”

  传统工业转型已率先迈开脚步;南繁制种的发展正按下“快进键”,以蓬勃姿态迎接种业振兴的未来。

在昌江十月田镇红田三队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里,技术人员在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海南日报记者 刘婧姝 摄

  春日的稻田,绿油油一片。4月16日清晨,在十月田镇红田三队昌江广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制种基地里,技术负责人刘相平正组织工人喷洒农药,做病虫害防治。放眼望去,水稻长势喜人,仔细看,却有高有矮,这是为何?

  “高的是父本,矮的是母本,这是杂交水稻制种的授粉形式,高低差异有利于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有着27年杂交水稻制种经验的刘相平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目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约650亩,品种为Y两优型,这一茬是今年1月份种植的,预计到5月底可以收成。

  如今,南繁制种已在海南省多个市县如火如荼开展,自然条件较好的昌江正迎头赶上。昌江地处海南岛西部,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3℃,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1676毫米。

  从水利条件看,昌江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源充足,全县有大小河流17条,总流域5381平方公里,建成蓄水工程38宗,设计总蓄水量3.2亿立方米,其中石碌水库库容量为0.988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

  除了拥有优越的自然气候和完善的水利设施;发展起步早、制种技术成熟也是昌江的优势。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昌江农业部门就在保平乡(现十月田镇保平村)、铁矿农场(现石碌镇)制种推广三优系列,90年代该县农科所制种推广博优64系列,面积仅100多亩;2000年后,逐渐有外市县、外省个体户或制种公司到昌江开展制种工作。

  昌江水稻制种集中于每年1月至6月的早稻期,今年早稻制种面积约9200亩,相比往年有所增加,主要分布在乌烈镇、昌化镇、十月田镇和叉河镇。目前,在昌江制种的公司共有21家。

  昌江广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进入昌江进行南繁制种的新秀,公司从2019年成立之始,便将制种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品种改良和技术优化,南繁制种的趋势不断从南往北移,昌江的制种条件也越来越好。”昌江广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彤介绍,今年已经和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昌江种植650亩的Y两优型杂交水稻,协议以10元/斤的价格回收。

  “这个品种较耐高温,亩产预计350斤,种子纯度能达到98%,发芽率可达82%以上。”昌江广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李建祥说,接下来将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农事活动、植保产品、施肥的记录和生产检查,确保制种优质高产。

  海南欧兰德农业高科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进入昌江进行水稻制种较早的公司,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具有杂交水稻制种的成熟经验,在保障水稻制种产量与质量的同时,进行规模化生产、加工、储备和销售,当前该公司在昌江共有水稻制种面积约2000亩。

  (海南日报石碌4月25日电)

原标题:昌江快步走上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色转型步伐稳 工业大县焕新颜

责任编辑:林靖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