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团百年·百年团史里的海南青年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百年团史中的海南青年

  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百年来,共青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抗战英雄、改革先锋、时代模范、有识之士在团旗下成长,扛起一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穿越历史长河,齐奏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20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百年团史,是中国青年的成长史,是共青团悉心培育青年的教育史,更是一部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奋斗史。回望百年,我中华之青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每一个勇毅前行的足迹中,都饱含着奋斗的艰辛。

  在琼州大地,琼崖青年饱含家国情怀,心怀国之大者,“五四”第一烈士郭钦光为理想献身,王文明用鲜血守护琼崖革命火种,媒体楷模甘远志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有转身向雨林的鹦哥岭青年,有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驻村干部,还有守卫一方平安的基层民警。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与共青团海南省委联合推出“百年团史里的海南青年”专栏,书写从1919年至今的海南优秀青年代表,走进风云变幻的百年团史中,一窥琼崖热血青年的青年时代,书写在琼州大地上工作、战斗的优秀青年的感人故事,追寻一束信仰之光。

  时光荏苒,20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已走过百年风雨。共青团的百年芳华中,不乏海南青年的身影。

  海南青年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在时代需要、民族处于水深火热的困境中,积极投身到改造琼崖的伟大事业中去。在100年间,一代又一代海南青年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推动海南全面建设发展步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和担当,在建设海南自贸港的伟大事业中,海南青年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黎明前的战斗 他们奋不顾身

  1921年12月,罗汉、鲁易等人到琼后,在琼山、海口、琼东等地学校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很快和琼崖的进步青年徐成章、徐天炳、王器民、王大鹏等人结合起来,打开了工作局面。

  进步青年们以《琼崖旬报》《琼岛日报》和学校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并在海口等地举办书报巡回阅览社,把革命书刊送到广大群众中去,特别是青年群众。把一大批先进青年、学生团结在他们的周围。在此基础上,1922年3月,鲁易、罗汉、李实、徐成章、徐天炳等人根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先驱》杂志刊登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在海口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琼崖分团,罗汉为书记,这是琼崖最早成立的青年团组织。

  《琼崖旬报》,1921年4月由琼籍旅沪旅穗学生徐成章、王器民等创办,第三期起在海口出版,宣传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在琼崖抗战最艰苦的时期,面对日军残酷的“扫荡”和“蚕食”,1943年1月下旬,琼文地区的“青年抗日救国会”队员创造出“倒杆示警,击鼓传讯”的作战方法,与琼崖独立总队第二支队紧密配合反“蚕食”,开展小组游击战、麻雀战,破坏公路、桥梁,袭击敌占区的军事设施,毁坏敌人炮楼,散发抗日传单,使日顽摸不着头脑,处处挨打。同年,琼山县青年遵照中共琼崖特委提出的“坚壁清野、焦土抗战”的方针,积极参加毁路断桥、填埋水井、沉藏渡船、卡断日军的交通和通信联络线,轮流站岗放哨,侦察敌情等活动;文昌县南阳的青年和群众连夜抢收庄稼,把牲畜和粮食藏进山地里,把水井填平,还从山上采来毒鱼藤和野槟榔籽,捣烂后一箩箩地倒进溪河里,使敌人既饮用不了,也不敢用河水洗澡洗衣。

  在解放战争时期,琼崖的青年冲破国民党军队的种种阻挠,在地方武装和民兵的协助下,征集到170多艘木帆船,400多名青壮年船工参加执行任务,分批将船驶到雷州半岛交给野战军,为海南岛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火红年代的拼搏 他们激情燃烧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海南各级青年团组织紧紧围绕党在各时期的中心工作,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参加各项社会改造,广大青年在农村、厂矿企业、服务行业、学校教育等各行各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海南青年突击积肥20多亿斤,在抗旱中打“青年井”,挖“青年沟”“青年塘”,修“青年水库”等3万多宗;组织青年学习技术、开展技术革命,协助党组织培养了2万多名青年技术员和农具手;试建41个青年生产队,队员1200人,成为发展生产和技术革命的核心。

  1973年,海南青年突击队挑灯建设水利,为农业大上快上打先锋。(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在技术革命时期,有大批青年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在技术革新上做出了成绩。1958年,海南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团员李元生用小铁条加耐火坭创制“电焊条”成功,既解决了当时原材料的困难,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海南电影机器修理厂的团员、青年经过刻苦钻研,破除迷信,试制成功了电影的放映机、万能收音机、汽油发动机、充磁机等,成为开展技术革新的先锋;海南农业处3名团员创造水稻播种机成功,提高工效10多倍,在全海南进行大力推广;海南农垦局育种科的青年创造了橡胶幼树刺机成功,对幼树产胶量和刺树的深度、斜度的准确性有很大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1倍多。

  从1952年农垦拓荒、开发天然橡胶到20世纪70年代末,大批海南青年上山下乡,到农垦种橡胶,到农村开展生产。1968年9月,海口地区8000多名高、初中毕业生陆续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这些青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习劳动生产技能,锤炼坚韧的性格,在磨炼中成长,在锻炼中增长才干,有相当一部分成了生产劳动的能手。尤其是分配到山区的知识青年,他们带着满腔热情在热带山区中接受最艰苦的农垦建设磨炼,短则一两年,长则十几年,还有的人甚至留在这一辈子。他们的到来,为海南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一股股新鲜的血液与强劲的活力。

  1973年,黎族青年吉大新成长为刨床工人。这是他在熟练地操作机床。(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改革时期的突破 他们一马当先

  改革开放时期,海南各级团组织紧跟发展的形势,组织团员、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青年深刻领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意义,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把握好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1979年3月1日共青团海南区委发出《关于贯彻团中央的决定,在全区团员、青年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意见》,海南区广大团员、青年同全国人民一道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

  在广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海南各级团组织组织青年同生产单位承包任务,在承包中创一流;鼓励青年打破社界、队界,自愿组成新的经济联合体,发展多种经营;鼓励青年在党的政策允许下发展家庭副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他们除了种好生产队承包给他们的责任田外,还大种西瓜、凉薯,养猪、鸡、鹅、鸭,搞木工等,增加家庭收入,使突击手活动在创造经济成果和出人才方面闯出新的路子。

  改革开放后,海南岛文昌县龙楼区山海乡共青团员陈红玉、黄彩花等八位女青年组成造林专业队,绿化海滩荒山。她们自1981年以来共种植各种树木40多万株,1984年被评为广东省青少年造林护林突击队。图为1985年,专业队的成员在精心管理苗圃。(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自贸港建设的一线 他们筑梦前行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启动后,共青团海南省委统领各级团组织、青年协会并依托各类赛事,加强创业辅导和创新服务,不断鼓励广大青年投身海南自贸港建设。先后举办海南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创青春”海南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海南大学生就业实习招聘会等活动,助力全省青年创业创新。

  2021年9月,共青团海南省委在北京召开首届中国青年梦想季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由此揭开“中国(海南自贸港)青年筑梦大道”的面纱。在中共海南省委、共青团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共青团海南省委与多个兄弟团省委、团中央下属机构共建全国青少年活动平台、世界青年交流窗口,开展新时代“大思政”创新发展论坛、“百万青少年看自贸港”中国青年训练营、中国青年创新发展高端峰会等一系列创新活动,构建大思政实践教育理论体系,打造青年人才发展新高地。如今,筑梦大道被赋予“幸福梦、世界梦、生态梦、科技梦、海洋梦、航天梦”6个梦想,覆盖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青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生力军。我们要关心、爱护青年,让海南成为更多年轻人成就梦想的沃土。”2022年4月,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的话语振奋人心,年轻的海南自贸港需要向世界青年发出邀请,诚邀四方之才齐聚自贸港,闯出新天地,实现心中梦想。

  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奋斗吧,海南青年!你听,时代在召唤。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钟圆圆 通讯员 陈立超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方诗颖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