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精彩·自贸港的年轻人 | “为学”平台创始人杨光磊:助力海南大学生创新寻梦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谭琦 文/图

从北京到海南来创业。4年前,不顾旁人的质疑,杨光磊做出了决定:回海南发展。作为海南大学毕业的学子,杨光磊怀抱着感恩之心,希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4年来,杨光磊带着科研团队回到海南输出农业技术,助力火龙果增收;发现自贸港建设的人才短缺问题,他又跨界创业,打造“为学”平台,为海南大学生提供更多综合能力提升的机会,目前“为学”平台已经帮助数百名海南大学生完成知识竞赛的组队,鼓励、助力大学生创新寻梦。

“为学”平台创始人杨光磊。

在海南求学

研发清洁能源产品

2011年,山东学子杨光磊到海南大学学习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从小就喜欢“折腾”的他一直对科技创新很感兴趣。到海南读大学的第一个年头,杨光磊就开始创业,研发节能产品。

杨光磊发现,海南夏季长,空调使用得多,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如果空调运转产生的热量能用于生活用水的加热该有多好。”这个念头让杨光磊和小伙伴们开始了“基于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的设计”课题实验,他们研发的空气能空调一体机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在大学期间,杨光磊一直关注节能减排、绿色节能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推出了空气能热水器、空气能空调一体机、空气能热泵、空气能烘干机等4款绿色能源产品。2015年,杨光磊注册成立了宇能致成科技有限公司,将空气能空调一体机投入市场。

随后,杨光磊前往北京、内蒙古等地创业,产品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广泛的关注。

带技术回海南

建立火龙果互联网基地

“为学”平台创始人杨光磊。

杨光磊决定回海南发展,是在海南宣布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这条消息让杨光磊热血沸腾,喜欢“折腾”的他希望能在海南成就一番事业。不到2周的时间,杨光磊就决定:把公司的研发部门迁往海南,成立宇能研究院,将自己的户口也落到海南。

随后,杨光磊的研发团队与乐东共建火龙果互联网基地,希望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壮大当地的火龙果产业。杨光磊通过物联网数据采集+智能控制设备技术,将火龙果的产量提高12%。这是杨光磊在海南的首个落地项目,与此同时,他在发展中发现,物联网发展亟需人才,但海南缺少相关的优秀人才,产业发展受阻。

“我们原本计划宇能研究院落户海南,以科技研发为核心,做试验的先行区,沿一带一路向其他地区和国家输出技术。”杨光磊经过了一年多的摸索,才发现海南要想发展科技,首先要有支撑科研发展的技术人才。一个人才培育的计划慢慢地在杨光磊的脑中浮现。

在海南打造人才平台

“为学”平台助力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为学”平台。

真正让杨光磊下定决心打造“为学”平台,是一组关于海南人才的数据。

“2019年,海南大学在校本科生占海南省在校本科生的40%,在校硕士生占海南省在校硕士生的50%,在校博士生占海南省在校博士生的70%。”听到这组数据,杨光磊想到,他所在的海南大学2011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有86名学生,只有4个人留在海南发展。

“海南大学培养了很多人才,但真正留下来建设海南的却寥寥无几,本地人也外出就业,海南自贸港怎么发展?”杨光磊决定,要打造一个为海南培养人才的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海南创业的良好氛围,将人才留在海南。

2020年,“为学”平台的开发正式启动。开发“为学”平台,对杨光磊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直做绿色能源产品的他也是一点一点学习,摸索方向。他多次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招聘开发人员,共计收到2080份简历,面试近百人,加上团队成员至少40名为开发“为学”平台前赴后继。遇到重重困难,甚至身边许多好友劝他回北京继续做自己擅长的领域,杨光磊都拒绝了。

“我想我还是会留在海南,因为这个地方需要我们,我选择留在这片热土。”杨光磊认为,他在海南接受教育,他的创业之路也在海南开始,他对海南怀有一份感恩之心,这也是他一直坚持的原因。

为海南培养人才

“为学”平台帮助数百名大学生组队竞赛

克服重重困难,今年“为学”平台终于完成了搭建并在海南各大高校中推广,获得了较好的反响。

“‘为学’的意思就是鼓励大学生们去做,将想法转化成为实践。”杨光磊介绍,“为学”平台围绕着全国600多项大学生竞赛,针对海南大学生的具体情况,筛选出重点的42类比赛,为大学生搭建信息平台。

杨光磊认为,大学生的思考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为学”平台依托竞赛,为全省大学生提供多学科组队和交流的平台,并通过竞赛典型案例分享、线上讨论、线下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除了高校竞赛外,“为学”平台还提供知识产权的相关培训和服务,助力学生将想法转化为行动。“未来我们还将引入科研项目,资助有想法的大学生开展研究工作。”杨光磊说,后续“为学”平台还将完善兼职助学、课程培训、资格考试等“一条龙”服务,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撑。

“对于学生而言,平台能够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实践机遇。”杨光磊说,“为学”平台还能为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匹配学生和科研资源,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目前,已经有61组大学生在“为学”平台找到了竞赛的小伙伴,数百名大学生顺利组队。“为学”平台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杨光磊还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海南正在创建创新型省份,科技创新也会是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抓手,所以我们更应该扎根在这里。”杨光磊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告诉更多的年轻人,在海南这片热土上,也能孕育出有使命、有担当、有目标、有战略的企业,树立起一种年轻人创业的精神信仰。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韦晓凡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