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海南 | 海口长丰双创便民广场附近水沟水塘被乱排污水发臭发黑

点击进入“问政海南·找领导”栏目

点击查看视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5月11日消息(记者 王康景 王威)近日,家住海口秀英区海盛路附近绿地海森林小区的业主谢先生向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问政海南”栏目报料,小区对面的水沟和水塘被污水污染,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异味较大,滋生很多蚊虫,尤其是靠近水塘一侧,业主大多不敢开窗,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整治污水乱排问题。海口市秀英区水务、环保等部门现场核查表示,黑臭水体主要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水,该区块目前仍未铺设市政污水管网,将加强巡查整治,同时申请资金治理水体。

  图为长丰双创便民广场附近的黑臭水沟(记者 王康景 摄)

  小区旁的水沟水塘发黑发臭滋生蚊虫 业主不敢开窗

  据谢先生介绍,他于2018年入住海口绿地海森林小区,小区与对面的传桂村之间有一处洼地和水塘。“我们刚入住时这处空地基本都是水体,后来这里水域面积缩小,留下一个水塘,近两年这个水塘的水发臭,水也不干净,周边长满杂草和水葫芦,滋生蚊虫。”谢先生说,这导致小区每周都要搞一次大灭蚊,但效果有限。

  图为道群新李排水沟流水污浊(记者 王康景 摄)

  谢先生说,尤其到了夏天,蚊虫多,水体发臭,靠近水塘一侧的业主几乎都不敢开窗。

  记者11日来到该小区外的水塘看到,水体确实不太清,但也并未明显发黑,该处水塘周边草地能看到有多处被乱倾倒的建筑垃圾。在谢先生的带领下,记者循着水塘上游走了大约100米距离,就到了海盛路一侧的长丰双创便民广场附近,记者发现该广场旁(即海盛路边)有个较大的水沟,水体明显发黑发臭,杂质多,有一些生活垃圾浮在表面。仔细看可以发现,这处水沟的污水从海盛路下方的管道正好流向约百米外的水塘里。

  谢先生说,针对这个问题,他和邻居也通过海口12345市政府服务热线反映过,但迟迟未见解决。

  调查发现主因系农村污水乱排

  那么,这个水沟里的黑臭水体污染源来自哪里?记者顺着该处水沟的上游走访,发现沿着海盛路往传桂村方向约50米外,有一条明渠,名为道群新李排水沟。这条沟渠里的流水同样发臭且脏,沟里已经沉淀不少污物,仔细看还能见到水中疑似废弃餐厨垃圾。在该条水沟旁有个餐饮店,记者询问店员店内洗碗洗菜等生活污水排到哪里,店员称就是排到后面的这条道群新李排水沟,当被问及有没有处理过再排放,店老板则含糊称,村里怎么处理他们就怎么处理。

  当天上午,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秀英分局、海口市秀英区水务局以及长流镇政府有关部门人员也赶来现场核实情况。据介绍,道群新李排水沟2021年列入秀英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范围,该水体位于长流镇博新村委会,水域面积400平方米。

  图为绿地海森林旁边的水塘

  “从现场黑臭水体以及道群新李排水沟的情况来看,可以初步判断这些污水的来源主要就是周边村民生活污水排放。”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秀英分局三级网格员李世人说。

  海口市秀英区水务局河长制服务中心主任刘标介绍,目前该处片区还没有市政污水管网可以接入,需要后续补上排污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图为道群新李排水沟流水污浊沉积物多

  图为长丰双创便民广场附近的水沟水体脏黑

  职能部门称加强巡查,同时申请资金治理水体和排污

  据介绍,2021年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第三方机构已完成全市农村黑臭水体调查工作。现海口市政府正在申请中央奖补资金补充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资金缺口。“我们也会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申请资金尽快治理这处黑臭水体,待资金下来后,优先治理道群新李排水沟。”李世人说,除此之外,目前他们正分批次在附近村庄(包括传桂村在内)进行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先安装排污管并设置收集池,将农村污水集中收在收集池中,但要根本上解决农村污水排放的问题,还需要市政污水管网覆盖,将农村污水输向污水处理站处理。

  图为绿地海森林旁水塘上游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大量绿藻

  海口市秀英区水务局人员表示,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该处污水乱排问题的治理。长流镇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人员也表示,下一步会加强对周边村民和商户污水排放的巡查和整治力度,要求村民配合有关单位做好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的工作。

责任编辑:马玉琴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问政进行时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