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 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双碳”之路

  深度聚焦:

  党中央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安排,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探索出一条符合海南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的低碳发展道路。

  做好“双碳”工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必答题

  做好“双碳”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讲话时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及多个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对我国“双碳”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双碳”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时代使命。

  做好“双碳”工作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题中之义。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中央赋予海南“三区一中心”重要战略定位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推动“双碳”制度集成创新方面为全国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是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题中之义。

  做好“双碳”工作是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土地、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一样,碳排放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的目标,这给未来5年海南的能耗和碳排放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绿水青山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形成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

  海南做好“双碳”工作的独特优势

  独特的生态碳汇优势。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吸收了约一半的人为碳排放量。海洋、森林和湿地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汇宝库。海南管辖着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蓄积量在全国排名靠前,同时也是我国湿地“天然博物馆”,湿地总面积达32万公顷,红树林面积广阔、资源丰富。全国一流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

  独特的清洁能源优势。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其中仅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占比就高达44%。能源行业的清洁化对做好“双碳”工作意义重大。海南具有较为丰富的低碳、清洁能源资源。随着以“深海一号”为代表的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成熟应用,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5年海南清洁能源岛将基本建成,以天然气和核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海南推进“双碳”工作的独特能源优势。

  独特的现代产业优势。“双碳”工作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迫切要求,也为产业转型提供了重大机遇。近年来,海南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南繁、深海、航天三个未来产业,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使得海南“双碳”工作具备了后发优势。

  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双碳”之路

  “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结合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资源环境禀赋和产业特点,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双碳”之路,为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海南经验。

  尽早转向碳排“双控”是核心问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对此海南应争取在全国率先试行。碳排放具有超时空的负外部性,必须要有碳排“双控”这样强有力的公共政策干预,避免市场失灵;同时,转向碳排“双控”有利于发挥海南资源禀赋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双碳”工作的有效平衡;此外,碳排“双控”是海南“双碳”政策体系中提纲挈领的关键性环节,起基础性作用,应尽早着手研究,完善碳排“双控”监测、核算、评估、指标设定等配套制度。

  实现碳排放市场定价是必然要求。“双碳”需要大量投资,研究表明我国“双碳”所需投资达150万亿元至300万亿元。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更加多样”。这就需要设计合理的碳交易或者碳税机制,完善碳价格的形成机制,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双轮驱动,加快形成市场化的碳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生态补偿和技术进步投入力度。

  扎实推进清洁能源岛建设是重中之重。要以市场化方式确定天然气勘探开发主体,加快万亿方大气区建设。加快电力领域的清洁化改造,提高非电能源领域的电气化率。统筹供需两端和发电、消纳、输配等环节,加强电力市场顶层设计,合理布局基荷、调峰电源建设,科学设定不同能源形式占比。积极推进多功能小型化核能综合利用、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综合能源补给站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能源技术创新,推动能源数字化转型,加快多能互补的智能电网建设,推动氢能、储能、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等技术研发应用。

  加强蓝碳和绿碳研究是当务之急。当前,海南海洋、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监测、核算、评估和补偿机制还有待完善。要加强对蓝色碳汇、绿色碳汇的碳汇功能机理和价值实现方法的研究,形成适合海南特定物种及生态系统的方法学,形成系统的蓝碳、绿碳核算理论、监测指标、评估方法等技术标准体系。特别要建好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和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积极引入国际交易品种和资金等资源,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和标准制定。

  推动技术进步是关键一招。无论是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增长极,最终都要靠技术进步。要加大“双碳”技术研发投入和保护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地热资源利用、二氧化碳捕捉利用存储技术(CCUS)等战略性负碳、零碳、减碳技术的跟踪和投入。

  制度集成创新是根本出路。“双碳”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海南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注重各个领域政策的协调,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特别要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要加强社会治理,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要加强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作者系中共澄迈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原标题: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双碳”之路

责任编辑:陈倩柔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日报要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