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您——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

点击观看视频

袁隆平,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今天,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缅怀。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他的人生根植于泥土,他的传奇起始于稻田。回顾袁隆平院士的一生,为民生计不断奔走、从未停下。当长风拂过稻田,他的故事还在回响。

在他身后,仍有无数接班人跟随他的脚步,栖身田野,播撒智慧,在这淡淡的稻香里缱绻。

自称“90”后的袁隆平一生从未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而今虽已远去,但落红化泥更护花,他在黑色土地上播下的梦想的种子,必将在后继者心里生根发芽。今天,再听一遍袁老对年轻人的嘱托。

谈梦想,他说:“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谈理想,他说:“理想要高雅,不要专门向钱看,赚钱应该要赚,但要能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

谈担当,他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上去,我们要担当起来!”

谈事业,他说:“我希望更多青年从事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

谈失败,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接受经验教训,怕失败的人就不要搞研究。”

谈丰收,他说:“丰收了,大家都有饱饭吃,农业也恢复起来,这是大好的事情!祝福我们的农民取得更大的丰收,为国富民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谈修身,他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追求梦想,永不停歇,这正是袁隆平院士对年轻人最深沉的期盼。

1968年,袁隆平第一次到海南开展杂交水稻科研,在后来的50多年里,他领导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每年都要赴海南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有时长达数月之久。在这50多年中,他与南繁基地、与海南结下了不解之缘。“杂交水稻成功的一半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袁隆平曾说。

2015年3月22日,袁隆平在海南三亚亚龙湾隆平高科南繁基地考察新品种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

►►超级稻1/3的工程量在海南完成

“几十年来,我的许多重要科研都是在海南完成的。正是因为1970年在海南发现了第一株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自己才能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超级稻有1/3的工程量是在海南完成的。”袁隆平曾说。

►►在海南发现“野败”

1970年,袁隆平等在为远源杂交收集野生资源过程中,李必湖(当时为袁隆平助手)在海南岛南红农场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后被命名为“野败”。“我们以这棵野生稻雄性不育植株为祖本,育成不育系品种,与保持系、恢复系配套,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野败”的出现,为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由此开启崭新的篇章。

►►情系三亚,已把自己当海南人

50多年来,袁隆平几乎每年冬天都在南繁度过。袁隆平有气喘,但是一到三亚就不治而愈,红光满面。袁隆平2019年接受海南媒体采访说,曾被授予“三亚市荣誉市民”称号的他,早将这片土地视作他的第二故乡:“三亚有‘美丽三亚,浪漫天涯’‘Forever Tropical Paradise-Sanya’中英文城市名片,英文名片就是我命名的!”吃椰子、打排球、和孙女在三亚湾嬉戏,背着手逛农贸市场,买几十元一件的格子衬衫……袁隆平享受三亚的好气候,也享受三亚的慢生活。

袁隆平在三亚。

►►“海南是我的福地”

当下,海南正在积极推进“南繁硅谷”建设,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赢种业翻身仗作出海南贡献。袁老曾经说:“海南是我的福地。”愿海南这片热土续写袁隆平的种子精神、种业奇迹。

袁隆平曾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前者源于梦境,后者则是理想。一直以来,袁老始终挂念着“超级稻”“海水稻”的研发和推广。

如今,我国稻谷生产量世界第一,2021年达2.128亿吨。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一半,累计种植面积超过6亿公顷。

如今,从越南的湄公河畔、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到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杂交水稻已经推广种植和引进试种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

如今,一份份“丰收”成绩单,穿过稻田,越过碱地交出:

2米高“巨型稻”在重庆试种成功!

2021年9月,15亩“巨型稻”在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试种成功,预计亩产可达1600斤以上。巨型水稻最高可达2.2米,平均身高2米左右。该中心副主任陈杨朴介绍说“这是袁隆平团队的一个科研项目,五六年前就出来了雏形”。

巨型水稻最高可达2.2米,平均身高2米左右。

亩产1123.87公斤!袁隆平倡导的贵州水稻基地刷新纪录

2021年9月,在贵州省兴义市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经工作人员测产,有两块水稻田的亩产均在1100公斤以上,其中最高亩产达1123.87公斤,创造了贵州省水稻的高产纪录。

双季亩产1586.86公斤!袁隆平双季亩产1500公斤遗愿,海南实现了!

2021年10月,三亚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早造亩产926.5公斤,晚造亩产660.39公斤,双季亩产1586.86公斤,创海南水稻双季单产最高纪录,实现袁隆平院士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目标。

袁隆平爷爷挂念的海水稻,在浙江丰收了!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指能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生长,可以不施肥、不打农药,不惧海水短期浸泡的水稻品种。

2021年10月,位于浙江玉环漩门三期的1800亩海水稻开始收割,测量显示,这批海水稻质明显有所提升,且其产量“突飞猛进”,高产区域亩产量甚至超过了普通水稻。普通淡水田水稻一般亩产700公斤,而这批海水稻有些高产田块的产量已经达到700公斤以上,这说明海水稻已经种植成功。

亩产910公斤!袁隆平牵挂的杂交水稻在三亚南繁基地丰收了

2022年5月,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传来好消息:海南双季稻亩产3000斤攻关示范项目在该基地进行测产,经现场专家组测算,公共试验基地种植的“湘两优900”“吨两优900”杂交水稻平均亩产910公斤,连续两年达到了早稻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由袁隆平院士生前发起的高产攻关又迎丰收。

海南繁育的千余份海水稻材料在青岛开始播种

2022年5月,袁隆平青岛海水稻研发团队在三亚南繁育种基地选育的稻种,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验基地播种,共播种试验海水稻材料千余份。这是由袁隆平青岛海水稻研发团队在三亚南繁育种基地选育的稻种,有高产稻、优质稻、耐盐碱稻、特色稻等。袁隆平院士生前多次表示,如果能在1亿多亩有水稻种植潜力的盐碱地上种植水稻,每年则有望增加养活8000多万人口的粮食产量。

破土而出的翠绿色海水稻。

袁隆平和许许多多科研人员播撒下的每一粒种子,都努力地生长、结穗、增产……

亩产突破1500公斤后,下一步目标是多少?袁隆平生前曾表示,目标就是一季稻亩产达1200公斤、双季稻亩产达2000公斤,实现国家“禾下乘凉梦”。这是下一步的目标,也是新的考题。

今天,是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纪念日

这位“禾下乘凉”的老人

在禾下睡着了

但他的精神、他的事业、他的遗志

仍有无数拼搏的中国人

去继承、去发扬!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杨子薇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