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遗愿 海南交出答卷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利声富

  5月21日,小满,万物盈夏,插秧好时节。但三亚市崖州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早已一派丰收景象:这边,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项目再传喜讯,2022年早稻平均亩产910公斤,今年有望再实现攻关目标;那边,微风吹拂下,110个优质稻新品种挂穗斗艳,被饱满谷穗压弯腰的稻茎或像绅士般地鞠躬,或似害羞小姑娘不愿抬头……放眼望去,整个稻田好似铺上一张张金光闪闪的毛毯。

三亚市崖州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记者 利声富 摄

  继去年有3个试验点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超过1500公斤后,今年早稻也实现亩产900公斤预期。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年来,海南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袁隆平院士提出“海南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蹚出一条新“稻路” ,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

  高产攻关项目再迎丰收

  5月6日上午10点左右,火辣的太阳已炙烤着大地,再加上地表反射的温度,站在三亚南繁试验基地的稻田里,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看着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的稻茎,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员陈灿蹲在稻田边,摘下几粒稻谷,剥掉外壳后放在嘴里嚼了嚼,他心里更踏实了,今年早稻实现目标没问题。

  “平均亩产910公斤。”当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宣布2022年早稻测产数据时,陈灿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在同一地块,连续两年达到早稻亩产900公斤的预期目标,意味着由袁隆平院士生前发起的高产攻关项目又迎丰收。

  “太不容易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涂升斌说,因为气温低时水稻容易发生烂秧、死苗等,今年早稻试验开始后,海南先后遇到几个倒春寒,这对水稻生长非常不利。但专家通过秧盘育苗、药肥“双减”、使用诱抗素等技术一路攻克难题,为早稻丰收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根据袁隆平院士生前的设想,早稻达到亩产900公斤、晚稻达到亩产600公斤就能实现目标。”谢华安说,今年早稻实现了较高产量,晚稻种植继续加强管理,很有希望再实现攻关目标。

  创海南水稻双季历史最高纪录

  “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是袁隆平院士生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的攻关目标。在袁隆平院士倡议下,2020年12月20日,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项目启动会在三亚召开,并成立袁隆平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攻关领导小组。

三亚市崖州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记者 利声富 摄

  随后,“双季亩产三千斤 为建党百年献礼”项目被海南省科技厅列入2021年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给予支持。

  经检测土壤肥力、多方比较、反复论证,2021年,海南确定早稻选址在海口市红旗镇,定安县岭口镇,临高县临城镇,三亚市国家水稻公园、崖州湾科技城,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共6个试验示范点。水稻播种前,农业专家对各示范点取土样进行化验,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整地和施基肥。晚造试验选址在海口、三亚、东方、五指山、昌江、陵水、定安、临高、乐东9个市县10个试验示范点。

  2021年10月26日,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测产,晚稻平均亩产660.36公斤。加上早稻平均亩产926.5公斤,双季亩产达1586.86公斤,创海南水稻双季历史最高纪录。

  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效宁介绍,2021年6个试验示范点中,经专家组测产验收,有3个试验示范点双季亩产达到1500公斤目标。其中,三亚崖州区坝头试验示范点早造亩产926.5公斤,晚稻亩产660.39公斤,双季亩产1586.86公斤,创海南水稻双季单产最高纪录;临高东英试验示范点早稻亩产904.4公斤、晚稻亩产650.23公斤,双季亩产1554.6公斤,创琼北地区双季稻亩产最高纪录。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海南大学副校长曹兵说,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目标在云南、湖南已实现。但在海南,受水稻生育期较短、气温高等条件影响,水稻很难高产。

  去年有3个试验点实现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目标后,今年三亚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的早稻又迎丰收,令农业专家和科研人员今年继续攻关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信心倍增。

  连续试验筛选出可适合推广品种

  或许不少人心生疑惑:去年海南已有3个试验点实现杂交水稻双季平均亩产1500公斤攻关目标,为何今年又向目标发起冲击?

  “在同一试验示范点,连续两年达到目标产量才算攻关成功。”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说。

三亚市崖州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记者 利声富 摄

  因此,今年的海南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测产不仅牵动着试验基地的科研人员的心,也牵动着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等院士的心,他们专程从省外到三亚,见证测产结果。

  5月5日,谢华安便来到三亚,与科研人员进行交流;5月6日测产当天,他提前来到试验基地,像观赏刚出生婴儿般仔细观察金黄的稻穗。

  水稻繁育试验,突破不易,维持也难。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技术员冀占东说,今年,崖州坝头基地示范点的生产管理水平、水稻成熟度均比去年好,但水稻干物质没有去年积累得多,平均亩产比去年稍低,还需进一步精准施肥,提高水稻的干物质向籽粒转运的效率。

  同时,三亚崖州坝头南繁试验基地还种有全国征集来的152个优质品种,包括“海南好米”获奖品种展示区、旱稻展示区等。

  “连续进行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试验,是更好筛选出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广适性、超高产的杂交稻新组合,然后进行推广。”曹兵说,接下来,项目将继续晚稻试验任务,争取晚稻达到亩产600公斤。

  双季稻实现高产突显示范价值

  “今年试验早稻再次超过预期平均亩产900公斤目标,如果今年能实现双季亩产1500公斤目标,可根据此总结出良种、良法的栽培技术模式,有助于指导更大面积的粮食生产实现高产目标,助力端牢‘中国饭碗’。”谢华安说,尤其在海南这块宝地上,如果能够产出更多粮食,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发挥更好支撑作用,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有很大推动作用。

三亚市崖州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记者 利声富 摄

  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项目在海南启动来,以不同生态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为目标,筛选出适宜热区高产、高抗和广适性的组合,主要品种为“湘两优900”“吨两优900”和“吉丰优1002”。同时,通过精确监测定量施肥、氮磷钾配比、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集成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高产高效关键技术。

  “同是实现双季亩产1500公斤目标,海南与湖南、云南等地相比意义更非凡。海南气候与东南亚国家相似,实现目标对推进国际合作,引领带动海南水稻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示范价值和促进作用。”涂升斌说。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黄正恩说,作为粮食主销区,海南粮食自给率仅约35%。杂交水稻双季高产攻关项目使海南获得一批高产新品种和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相关成果将推动粮食生产增产增收。

  袁隆平院士生前曾表示,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适合种植,如果世界上杂交稻种植面积增加7500万公顷,每公顷按增产2吨计算,可增产粮食1.5亿吨,能多养活四五亿人口,有效保障世界粮食安全。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院士的毕生追求。如今,海南的农业专家们接过接力棒,继续前行。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高丽兰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