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小海生态治理成效初显 力争2025年将水质提升至二类水质

点击进入专题

  海南特区报讯 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生态立省,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当前,“六水共治”攻坚战已在我省全面打响。24日下午,海南省全媒体采访调研行来到万宁小海,探访小海流域生态治理的实践和经验。

如今万宁小海周家庄段的景象。

  据介绍,万宁小海是中国最大的潟湖内海,面积约43平方公里,水清景美,海产丰盛。迎着蒙蒙细雨,穿过乡间小路,采访团一行来到了周家庄的小海边。放眼望去,雨中的小海水面平静,近岸的滩涂还有村民散养的鸭子在游曳。然而,就在几年之前,小海曾因围海造塘、无序养殖,一度陷入重度污染的境地。

  周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夏可平回忆,在他孩童时代,小海是村民生活的乐土,“水里随便都能抓到鱼虾”。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造塘养虾造成污染严重。夏可平告诉记者,小海周边分布着3个镇22个行政村约18万人口,围海造塘热潮兴起后,小海周边的鱼虾塘已经增长到了1.2万亩。大量的生活污水、养殖尾水直排,小海的水质急剧恶化,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均指出:万宁海水水质从2013年二类恶化至2015年劣四类,污染严重。

  “水质恶化、养殖业减产,恶性循环之下,小海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万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林斯健是万城镇人,之前在省外工作,2020年前后回到万宁,对于小海的水质问题,他有着切身感受。“当时的小海水是黑的,蹚进去再出来,脚都是痒的。”林斯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为了修复小海的生态环境,万宁市委市政府于2019年10月成立了万宁小海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汇聚全市力量推进小海生态治理。首先,是清退周边的养殖池塘和养殖渔排。万宁投入3亿多元,清退了禁养区养殖池塘8693亩,全部拆除2.4万余口养殖渔排。

  其次,是开展海洋环境调查和污染源调查等,为小海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策划实施纳潮活海、治污净海、生态蓝海、智慧管海、惠民用海五大类生态工程,系统化解决小海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治理,小海的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水质达到海水三类标准。“我们的远期目标是通过5年的治理,使小海的水质达到海水二类标准,基本恢复小海生态系统环境服务功能。”万宁市水务局副局长李亚妹表示,当前小海仍存在水体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突出的问题,万宁将围绕“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的目标,多部门联动,系统化推进小海生态治理,力争2025年将小海水质提升至二类水质,“那时的小海,将真正做到景色优美、水清岸绿、海鸟翔集、水产丰富,实现人水和谐。”记者 林文星 文/图

原标题:万宁小海生态治理成效初显 力争2025年将水质提升至二类水质

责任编辑:林靖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