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自贸港丨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蒲冰梅:守护美丽海洋十余年如一日

  编者按: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4年来,在这道国家战略发展的时代考题上,海南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答卷。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我和我的自贸港”主题系列报道,关注制度创新、免税、教育、医疗、生态、园区、人才、金融等相关领域的代表人物,围绕自贸港建设、生态建设、民生领域方面,聚焦在不同岗位上努力拼搏、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的自贸港建设者,以生动实例展现海南自贸港建设者的精气神。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刘子榕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已经成立十五周年,我也荣幸地在此工作了十二个年头,我们共同成长,一起见证了三亚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动物救护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也一同期待着海南自贸港焕发生机盎然的 ‘生态绿’。”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活动宣传推广总监蒲冰梅说。

  “海洋卫士”十余年如一日守护美丽海洋

  2007年,从小向往大海的甘肃人蒲冰梅来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就读于旅游管理专业。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的她,大学期间常常参加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海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和负担。当时的我看到了海洋生态保护的困境,基于对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发展理念的认同便加入其中,想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毕业后,蒲冰梅正式入职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成为了一名“海洋卫士”。

  蒲冰梅(中)所在的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开展净塑城市项目海滩垃圾清理活动。采访对象供图

  2009年,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发起海岸垃圾调查项目,志愿者们沿着108公里海岸线徒步行走,调查海岸线上垃圾分布情况、排污口设置情况、海防林等植被分布情况以及临海设施分布情况。“想要保护环境首先就要了解环境现状,当时我们带着干粮和水,沿着海岸线徒步行走,不放过任何一公里的海岸线,最终形成了一份环保地图和调查报告,能相对真实完整地反映海岸垃圾总体情况。”蒲冰梅回忆,当时海滩垃圾堆积遍布,海面垃圾漂浮聚集,沿海村民随意掩埋垃圾,诸多乱象深深震撼了她。“当时海岸线有许多顽固垃圾死角,公众的环保意识淡薄,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理解度和参与度不高,存在着严重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正是因为亲眼看到海洋污染状况,蒲冰梅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更加坚定。多年来,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在全国联合发起“海洋卫士”项目,从海南三亚到辽宁丹东,海洋环保行宣传科普活动在沿线各个城市落地,向民众推广普及海洋生态资源保护知识和海洋动物救护知识。“我们的使命是‘团结一切力量、保护美丽海洋 ’ ,通过大力宣传推广,希望让公众更加了解海洋污染问题和生态环保知识,激发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在经年累月的努力下,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成员由最初的两名工作人员,发展到现在拥有三亚、海口、北京、青岛等地近二十人的团队,组织着全国80个志愿者团队十余万名志愿者共同参与到海洋环保项目中。

  奔波一线见证三亚生态环境发展 擦亮海南生态底色

  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工作重心也从“海岸线”向“陆地和深海”两头延伸。“目前,在海岸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的背景下,我们更加聚焦于海洋生态资源保护领域和海洋动物救护领域,侧重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工作和鲸豚救护专业培训等工作。”蒲冰梅介绍道。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开展三亚市鲸豚救护培训。采访对象供图

  对于蒲冰梅来说,2019年短肢领航鲸“丫丫”的救援场景仍历历在目。当时,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对搁浅的“丫丫”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救护工作。虽然没能挽回“丫丫”的生命,但是这场救援行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向更多公众普及了鲸豚救护的基础知识,也作为典型案例被写入《中国海洋文化蓝皮书》。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我们一直在路上。”多年来,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通过积极推动国内鲸豚保护机构交流合作、带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及活动等方式积极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据统计,截至目前,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已救助海龟80余只、搁浅鲸豚120余头。

  除此之外,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还与三亚市海棠区藤海社区、崖州区梅联村等多地合作设立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开发“无废民宿”,举办净滩活动、环保艺术展、环保讲座等生态环保常态化活动,为当地群众探索一条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什么我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作为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一员,蒲冰梅认为用这句话形容自己再恰当不过。看着这些年三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变化,她很是骄傲。“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得到重视,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和环保参与度提高,三亚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如今的三亚,海岸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漂浮垃圾和掩埋垃圾死角清除,河道水体清澈无污染,湿地生态公园星罗棋布,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做得有声有色。

  蒲冰梅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采访对象供图

  5月15日,刚刚结束每月一次海岸垃圾巡查工作的蒲冰梅忍不住发朋友圈感慨:“奔波在三亚市各湾区、河道和海滩,看到短短几年间三亚海岸垃圾得到有效管控,原来特别脏的区域都得到了很好治理,有点小自豪,为三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点赞!”

  近年来,海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擦亮海南生态底色,通过开展“六水共治”工作、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工作、推行“河长制”和“湖长制”、实行全面禁塑、“环保六进”等多措并举高水平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立足海南高水平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机遇背景下,我对海南未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满怀期待。作为一名生态环境保护行业从业者,我会把海洋生态资源保护和海洋动物救护当成我的毕生事业,为之努力奋斗,挥洒汗水发光发热。”蒲冰梅坚定地说道。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林靖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