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4年来,在这道国家战略发展的时代考题上,海南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答卷。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我和我的自贸港”主题系列报道,关注制度创新、免税、教育、医疗、生态、园区、人才、金融等相关领域的代表人物,围绕自贸港建设、生态建设、民生领域方面,聚焦在不同岗位上努力拼搏、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的自贸港建设者,以生动实例展现海南自贸港建设者的精气神。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党朝峰
“这个项目施工两年已经获得5项专利,建成后这里将是海口新的地标,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在海口市地标建筑、位于国兴大道的海口中交国际自贸中心项目中,主抓生产的副经理汪超感慨。
据了解,由中交二航局负责建设的海口中交国际自贸中心项目,自2020年4月13日奠基,至今塔楼钢结构施工任务完成过半,施工高度突破百米大关,达到105米,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两年来,汪超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将工程质量安全作为第一准则。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海南特殊的气候环境,他带领团队创新施工技艺,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确保项目基坑施工顺利稳定完成,为这座211米的超高建筑奠定了坚实基础。
汪超记得很清楚,2020年4月10日,当时正在贵州忙项目建设的他,接到上级通知:“两天内赶到海口报到,参与海南自贸港重点项目建设。”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理念就是行者无疆,当时我给远在四川的家里人打了声招呼。父母听说我要去海南为自贸港建设做贡献,非常支持。”汪超说。
来到海口的汪超,看着水、电、路都没有通的项目现场,面对紧张的施工周期,顿感压力巨大。压力带来了动力。汪超心无杂念,以项目为家,全身心投入在项目建设上。
从深基坑施工到机械设备维护,从钢构件测量到防范台风,汪超在困难中磨砺意志,在挫折中创新技术,完成一项又一项施工内容,确保工程按计划节点推进。
回忆两年来的建设过程,汪超认为,压力最大最紧张的莫过于深基坑施工遭遇台风暴雨天气。2021年7月份,深基坑施工进入坑中坑施工阶段,即项目主体结构所在基坑施工。作为超高建筑,基坑防渗水是关键施工内容。由于项目靠近美舍河,地下水系非常丰富,加之台风带来强暴风雨,导致深度20多米的基坑内外渗水非常厉害。为了及时将水排出,汪超带领团队决定从基坑外围设置多个降水井,同时利用水泵持续不断作业抽水,最终将基坑内水排出,并对坑底浇筑厚度1米的混凝土层,完成止水,确保项目按照节点推进。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汪超和团队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还探索创新出深基坑内支撑钢格构柱定位导向装置等5项技术专利,为深基坑施工支撑、打桩、定位、运输等作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整个项目预计明年竣工,我们会继续倾注更多精力和热情在这个地标项目上,将项目高标准建设完成。”汪超说。
汪超感慨,两年来,他亲身参与自贸港建设的感受是,很光荣、有使命感,个人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他们的肩膀上扛着责任与担当。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将激情与汗水注入海南这片热土。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