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三星堆,惊艳继续

  央视网消息:从8个祭祀坑到1座城;从万余件异彩纷呈的出土文物到三千年前动人心魄的古蜀文明,持续近3年的勘探发掘,三星堆给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紧随发掘进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前两季的直播报道中,用高清镜头呈现了顶尊跪坐人像、黄金面具、神树纹玉琮等一大批国宝重器。 接下来,通过一个短片一起回顾两年来的“三星堆新发现”。

  沉睡3000年,一醒惊天下。作为中国百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1986年,三星堆遗址发现1号、2号两个祭祀坑,出土青铜大立人、纵目面具、金杖、玉璋石璋、青铜神树等近2000件文物,雄奇瑰丽又神秘独特,举世震惊。时隔35年,三星堆再“上新”,在探寻中华文明源头的航程中给出了一份壮丽的答案。2019年10月—2020年10月,6个新祭祀坑终于全部找到并陆续启动发掘。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冉宏林:坑里边的埋藏的情况也初步得以明确,决定从2021年3月20日到23日,由中央电视台举行了第1场重大的直播。

  遵循6个新发现祭祀坑的位置关系和面积大小,考古队首先对3—6号坑进行重点发掘。

  3号坑满坑象牙堆积,铜器、玉器、金器蔚为大观,并提取了高度达70厘米的青铜大口尊,这是中国商周时期最大的青铜尊之一。正是凭借这件重器,考古专家才最终找到了3号坑,它的提取出土意义重大。另外,被网友亲切称呼的“奇奇怪怪”,此时也露出了半边真容。

  4号坑一件具有中华文明典型特征的玉琮被提取出土,印证三星堆和周边区域同时期文化的交流互动。

  5号坑面积最小,却最“金贵”。出土一件体量巨大的金面具,同时期中原文化没有大量使用黄金的传统,这彰显出三星堆文化的异彩纷呈。

  6号坑此时已经明确发现了极为稀少的木箱。

  另外,第一阶段,部分出土文物已在实验室进行了修复。带有鱼翅纹的象牙雕琢技艺精细绝伦,在整体粗犷的三星堆中极为罕见;鸟形金饰片经文物专家妙手修复,也得以容光再现。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冉宏林: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的兴趣,节假日三星堆博物馆是一票难求,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2021年4月起,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进入第二阶段。3号坑顶尊跪坐人像、最大青铜面具、“奇奇怪怪”等明星文物相继提取出土,4号坑扭头跪坐人像带着满身泥巴进入实验室,6号坑被整体提取。随着灰烬层清理完毕,“小而美”的7号坑和重器云集8号坑终于露出了真容。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冉宏林:6个月之后,新的发现成果和研究的进展已经积累得足够丰富,2019年9月份开启了央视的第2次大直播。

  3号坑发掘此时进入尾声,但惊喜不断。又发现刻有兽面及凤鸟纹的砖形玉器,展示着古蜀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当超景深显微镜深入5号坑,直径只有零点几毫米的金珠,分毫毕现,诉说着古蜀人的技艺有多精湛。

  清理修复持续推进,6号坑唯一的一件玉刀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随着东北角发现龟背形网格状器,7号坑迎来镇坑之宝。

  而在8号坑,大嘴细腰的青铜立人神兽、大型青铜神坛以及顶觚形尊蛇身人像的发现,生动再现着古蜀人理想的精神世界。

  第二阶段,顶尊跪坐人像、最大的青铜面具、最完整的金面罩,以及首次发现的神树纹玉琮、扭头跪坐人像,卷发青铜器人头像等一批国宝,陆续清理修复完成。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冉宏林:奇特的面貌和独特的设计,我们想10万次都无法想象他们会做成这样一些造型,感慨古蜀国拥有怎样一段丰富多彩惊心动魄的历史。

  2021年10月至今,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进入第三阶段。7号坑又发现“薄如纸”“薄如叶”的青铜片,依然保留着三千年前的原始色彩,描绘出一个多彩的三星堆,并有大量的龙形青铜器出土。不止7号坑,8号坑也发现了一件虎头虎脑青铜龙,拓宽了人们对中华文明龙崇拜的认知。

  截至目前,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超过12000件,其中接近完整的器物超过3000件。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冉宏林: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格局,延伸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轴线。

原标题:多彩三星堆,惊艳继续

责任编辑:章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看天下

读懂中国放眼全球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