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改造海胆剧场让地标建筑重焕生机

点击查看视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6月30日消息(记者 党朝峰)日前,海口西海岸海胆剧场拆除一事引起社会关注。6月30日,记者从负责海口西海岸贯通和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的海旅集团获悉,海胆剧场经专业机构鉴定为D级危险构造物,顶部因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须马上拆除。

  据介绍,海胆剧场作为当时我国唯一的仿生剧场,因2009年4月定制上演了张艺谋导演团队执导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海南岛》而获得高度关注,为宣传海南、提升海南旅游文化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2017年拍摄的海胆剧场。记者汪承贤摄

  由于剧场是半开放式建筑,坐落海边历经风吹日晒,特别是经历过“威马逊”和“海鸥”两次超强台风袭击后,剧场顶部钢结构部分构件涂层严重脱落,看台及钢斜梁多处锈蚀严重,近期经专业机构鉴定为D级危险构造物。

正在拆除中的海胆剧场。记者汪承贤摄

  正在拆除中的海胆剧场。记者汪承贤摄

  根据省、市对西海岸贯通和升级改造工程统一规划部署,此次海胆剧场修缮、改建工作将以“还海还岸、还景于民”为工作核心,遵循“自然·共生·未来”的设计理念,依托西海岸岸线优越资源,打造独一无二海边目的地剧场为核心的剧场综合体,融汇全球美食、新潮音乐,与商业、剧场和运动中心,推动假日海滩区域内旅游消费提质升级,辅助释放区域旅游消费潜力,积极探索消费型旅游发展的新路径,为现代化、国际化的新海口打造出最美城市会客厅。广大市民和游客不日将见证一个历史感和现代化相结合,沧桑又富有生机的新“海胆剧场”的诞生。

  新海南调查 | 海口海胆剧场的起落之思:地标性建筑如何为城市赋能?

  曾辉煌一时的海口西海岸地标建筑印象·海南岛剧场,亦称“海胆剧场”拆除工作被曝光后,引起海口市民的关注和感慨。

  已经停演8年的剧场为何现在拆除?拆除后这里将如何利用?没落地标建筑的未来又该走向何方?……一系列的问题凸显城市发展与地标建筑之间的关系,或许刚刚举办的海南2022年国际设计岛海口专场推介会将给出答案。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海鸥”依次来袭,海胆剧场遭到严重破坏,从此剧场停演。搁置已经8年时间的海胆剧场如今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其波折命运最终无法逃离被拆除。

  “废弃了这么久,终于要拆了,为什么拆呢?”部分经过市民纷纷发出这样的疑问。【详细

  新海南观察 | 海胆剧场谢幕,留下了什么?

  近日,曾辉煌一时的海口西海岸地标建筑印象·海南岛剧场,亦称“海胆剧场”的拆除工作引发关注,不少人表示十分惋惜。那海胆剧场拆除后下一步将如何打造?也成为诸多市民关注的焦点。对此,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工作人员表示,将引进国内顶尖的文旅创意机构进行整体包装,计划将此处打造为一处露天剧场。

  海胆剧院的拆除及后续,如此牵动海口市民的心,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海口城市文化地标满满的归属感。对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来说,这种归属感恰是宝贵的精神力量,既催人奋进,也凝聚人心。当然,海胆剧院的谢幕,除了给我们留下浓浓的怀念、思念之余,还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对露天剧场的期待,甚至是文化地标的思考。

正在拆除中的海胆剧场。记者汪承贤摄

  虽然海胆剧院辉煌一时,但因忽视了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运作缺乏针对性,导致该剧场遇冷,加上,经历超强台风“威马逊”“海鸥”台风侵袭后,造成剧场损坏严重,已然丧失了文化地标的功能,搁置8年时间的剧场更成了城市文化的负资产,拆除重建本就是必然之举。既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海南国际设计岛”,重建新的露天剧院不妨成为海口城市更新、国际设计交流探索的样本。自然,作为在海胆剧院基础上重新打造的露天剧场,公众的期待必然会更高,至少要超越海胆剧院。因此,在海胆剧院拆除的同时,文旅创意机构更需花多一点心思,在包装上尽情展现创新创意,相关职能部门和投资方也当尽好督促责任,尤其是充分凝聚社会各界智慧,让露天剧场的整体包装效果不负众望。

  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也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于正在加快建设的海南自贸港而言,更是展现文化魅力、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舞台。因此,伴随着海胆剧院的谢幕,打造新剧场的计划浮出水面,相关方面更需认真反思,为何海胆剧院会逐渐衰败,直至两场超强台风走向“凋谢”?重建的露天剧场,又该如何避免走入这样的怪圈,让文化地标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文化地标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始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且变化的精神需求。因此,打造露天剧场并非一劳永逸,再耳目一新的建筑设计,依然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运作,把地方文化和生活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为群众提供丰富且具有创意的文化产品。此外,还需吸取海胆剧院被毁的教训,在建设过程中做好防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当然,我们也希望海胆剧院的谢幕不是一个句号,而是文化地标不断崛起和繁荣的开始,将来海南能够涌现更多具有创意、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持续成为市民和游客驻足的打卡点。(新海南评论员)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王平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