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定安一8岁男娃不幸溺亡南渡江,再次敲响暑期防溺水的警钟。然而,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近日走访海口、澄迈等地部分曾发生溺水事件的积水砂石坑、南渡江畔、沙滩以及水库等区域,发现个别区域仍然存在防溺水设施设备不足,缺乏人员监管和安全防范措施,有的水域存在人员随意下水游泳捕鱼的情况……
溺水,一直以来都是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为了唤起全社会对防溺水的高度重视,2021年7月,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就曾策划推出了关于青少年防溺水的系列报道,披露出相关部门在防溺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很多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甚至还一再呼吁政府职能部门拿出硬核担当,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引起高度重视。时隔一年,记者走访调查的结果可谓触目惊心,曾经“吃人”的水域原本应该是监管和防范的重点,却依然有个别区域疏于管理和防范,甚至连警示牌都欠缺,一些人不顾警示牌内容偷摸涉水,这再次说明一些职能部门、一些人并没有把这些当回事,这不免让人为暑期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是否还会发生溺水事故感到担忧。
在此,笔者也不禁想要问一句:还得要有多少生命的代价,才能唤起职能部门以及人们对那些“吃人”水域的足够重视,自觉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和意识?要知道,定安8岁男孩溺亡南渡江刚刚发生不久,血的教训再次发出警示:生命无价,对事关生命安危的每个安全责任和细节,我们每一个人万不可再麻木不仁了,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拿出硬核措施和担当!
航空界的“海恩法则”告诉我们:要消除一起严重事故,必须提前防控1000起事故隐患。对防溺水而言,这一法则同样通用,每一起溺水事故背后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要想杜绝悲剧再次发生,就需要更加细致、全面地排查包括“吃人”水域在内海南所有江河、积水坑、海滩、水库等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此外,相关职能部门还要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推进防溺水宣传教育,向辖区群众及学生讲解近年来因游泳、玩耍溺水而造成严重后果和深刻教训的典型案例,对学校、家长和学生进行防溺水警示教育宣传。而作为学生防溺水的第一责任人,家长也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并采取适当手段对孩子进行约束管理,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强化子女的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本领,绷紧防溺水这根“安全弦”不放松。
当然,防溺水行动也要让制度“刚”起来。面对那些对自己安全不上心,屡屡突破安全监管和防范底线的人,要采取其他措施让他们远离“吃人”水域等危险地带。比如设立“禁入区”,建立举报有奖机制,鼓励人们见到有人冒险及时报警;组织志愿者到水边进行巡逻,及时阻拦、就地开展教育等等,以细之又细、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的措施布下防溺水的“天罗地网”,让防溺水的成效实打实、可持续、得人心,从而在全社会筑牢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防溺水安全防线。(新海南评论员 寇振宁)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