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博会特刊 | “中国开放”创造共享机遇

■ 海南日报观察员 张永生

第二届消博会进行时。千商万贾齐聚,全球精品汇集,新品首发首秀,让海南自贸港的七月“热上加热”。

一次次精彩新奇的展示、一场场启人心智的论坛、一笔笔高含金量的签约,热切的讨论、深入的分享、真诚的合作……行走在第二届消博会场馆内外,到处能感受到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动力,看到海南自贸港呈现的“中国机遇”。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是中国的巨大优势,也是海南自贸港的比较优势。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举步维艰,全球企业都在寻觅商机,努力挖掘消费潜力,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克服了许多困难后,第二届消博会顺利举办,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的信心、情怀,呈现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方案”。

开放,带来无限机遇,展现大国担当;共享,展现开阔胸襟,激励合作共赢。作为中国四大国家级展会之一和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突出亮点,消博会为海内外企业打开了一扇窗口,架设了一座桥梁,提供了一个平台。与去年成功举办的首届消博会相比,第二届消博会会展规模更大、国际化程度更高、消费精品更多,这意味着其效应会持续放大,为共享机遇创造更多“打开方式”。

透过消博会这扇窗口,全球企业看到了中国市场涌动的广阔机遇。

凡是精彩的展会,不仅能让参展商看到亮点,也能让参展商发现“兴奋点”,消博会当然也不例外。在得知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近两年翻两番后,一位国外参展商惊叹:“没想到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这么大!”在第二届消博会上,这样的感慨在很多海外企业家、管理者中是较为普遍的。参加消博会,让他们感到惊喜的,不仅是展示了企业的精品、新品,使品牌迎来“高光时刻”,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潜力,了解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甚至找到了赢得中国消费者芳心的答案。而对于很多国内参展商来说,通过参加消博会,既提高了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也清晰地看到全球消费新动态、头部企业的关注点,接触到前沿的研发理念、技术,发现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切入点、突破口。

通过消博会这座桥梁,全球企业与中国市场进行深度对接、链接。

凡是重要的展会,其选址、布局都是经过精心考量、设计的,消博会更是如此。消博会之所以“花落”海南自贸港,是因为它不仅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也位于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如果说,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背靠超大规模中国大市场,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让海南自贸港为海外企业“走进来”、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条重要通道;那么,海南自贸港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在税收、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等方面享受特殊开放政策,则能让全球商品、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通过海南这个节点便捷进出国内、国际市场。比如,作为全国唯一的“医疗特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挥政策优势,通过开放推动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国际先进药械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主要通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著名医疗机构前来开拓高端医疗服务产业,为消费者提供高端医疗服务。

利用消博会这个平台,全球企业与中国市场持续发生化学反应。

凡是成功的展会,不仅能产生相当的“流量”,而且可以带来可观的“留量”。举办消博会,正是要为全球企业特别是消费精品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实现在海南自贸港“买全球、卖全球”。对于参展商来说,发现市场机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找准投资地,努力让资源与市场发生化学反应,把难得商机转化为现实收益。而建设自贸港,正是要吸引全球资源、配置全球资源,使海南不仅成为物理层面的“中转站”,还成为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炉”。从高度开放的政策环境到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从质量一流的生态环境到蓬勃兴旺的消费市场……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海南自贸港这个“反应炉”正在加速形成,为全球企业与中国市场发生化学反应提供了广阔舞台、理想场景。去年举办的首届消博会,推动了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就是一个生动注脚。

一“展”汇天下,一“览”惠全球。热烈进行的第二届消博会,让人们更直观地看到中国市场作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的鲜明底色,也将为人们呈现更多关于共享的精彩故事。

原标题:“中国开放”创造共享机遇

责任编辑:莫淼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日报要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